本版导读
在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林市总工会主席马治东
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是榆林市委全面贯彻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更需要解放思想、广泛动员、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凝聚广大职工群众力量,彰显工会组织新作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把榆林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作贡献。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
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工人阶级始终紧跟党的前进步伐,坚定地走在全民族奋斗的最前列,发挥了先进阶级的重要作用,展现出领导阶级的伟大力量。历史充分证明,工人阶级不愧为我国的领导阶级,不愧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愧为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不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推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先进性与时俱进,面貌焕然一新。当前,正是榆林追赶超越,全面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伟大实践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这是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也是伟大进程中的现实需要。
二、我市工人阶级现状决定着在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伟大实践中一定是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不知名的小城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大市、能源大市,生产总值从几十亿到现在的两千多亿,以及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都来源于全市分布在各行各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近年来,全市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工人阶级自身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适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一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新兴的产业工人。二是新兴社会阶层人员成为职工队伍的新生力量。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家庭雇员、家政人员、小时工等新的社会阶层。三是职工队伍数量不断壮大,全市目前有618231名职工,其中609189人为工会会员,农民工会员277053人。四是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随着企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职工的自我进取意识增强,学习掌握技术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当前,榆林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工人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在我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如何更好地激发我市工人阶级的活力、创造力和推动力,让职工群众在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当中发挥好强大的作用。
1、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指导工人阶级把握好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论述,为做好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我国工会工作大政方针的集中阐述,明确了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工会工作的前进方向、根本任务,是指导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党的工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理论指导。因此,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为党的工运事业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2、建好各级工会组织。2017年确定为榆林工会组织建设年,市县总工会要做到工作力量下沉、工作经费下倾,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加强基层、直接联系服务职工上,使基层工会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阵地搞活动。继续巩固基层联合工会、区域行业工会等组建工作成效,完善便捷有效的会籍管理办法,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吸引到工会中来,组织起来跟党走、组织起来劳动竞赛、组织起来维权服务。深入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持续创建先进职工之家和先进职工小家,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坚决防止和纠正在企业改革中违法撤并工会组织机构问题。
3、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让力量源泉不断涌现。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培训,按照全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对职工素质的新要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抓好岗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创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要强化和落实企业培训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本企业技术工人培育规划和培训制度。依托企业、现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对产业工人开展培训。
4、认真组织开展“追赶超越”主题劳动竞赛和职工技能大赛活动。紧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竞赛主力放在围绕建设“三区一高地”战略涉及的重点工程项目上。紧扣比学习看思想、比实干看作风、比技术看服务、比团结看协作、比创新看实效,“五比五看”的具体做法。“以赛代训”培养各行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能够适应我市转型发展的人才队伍。并树立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标杆,形成学有示范、赶有标杆、追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5、弘扬劳模精神,激励示范带动。全市有中省市县四级劳动模范1600余人,以及“三秦工匠”“巾帼标兵”“最美护士”等等。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了激发创业热情,明年五一期间将评选一批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表彰奖励在扶贫攻坚、追赶超越和建设最具影响力城市中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劳模精神宣传力度,营造“关心劳模、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良好氛围,用事迹展示、事迹宣讲、事迹引领唱响“劳动光荣、劳模伟大”主旋律。做好劳模服务工作,及时健全完善劳模数据库,做好劳模荣誉津贴、生活困难补助金、特殊困难补助金的发放工作,组织开展劳模疗休养,增强劳模荣誉感。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规范运行机制,增进技术交流,推动工作室在职工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强化维权服务,做贴心“娘家人”,为工人阶级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提供保障。
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托职工服务平台,继续做大做强“工会四季送”品牌活动。加强维权机制建设,贯彻落实《陕西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推动健全和落实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推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协助党政有效排查化解可能出现的劳动关系矛盾激化现象,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抓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按照“四个一批”,坚持因地制宜和差别化方针,精准摸底建档,精确识别施策,确保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过不下去,能与大家同步迈入小康,把“职工之家”和“娘家人”称号做得更加名副其实。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征程已全面启动,工人阶级使命光荣,工会组织责任重大。各级工会组织要以团结带领工人阶级为追赶超越作贡献为抓手,发动全市工人阶级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大讨论,通过大讨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提供坚强的队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