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央企化解产能过剩进入关键期
化解过剩产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煤炭、钢铁领域,今年以来国有企业去产能的步伐显著加快。目前多家央企都制定了相关计划和具体方案,多个省市都在按照公布的去产能目标积极推进。国资委正在加快对涉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进行试点,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并公布了各省煤电调控规模、各省煤电机组停建及缓建名单。近百个停建缓建煤电项目中,央企国企占比逾75%。停建的煤电项目共33个,其中20个涉及央企或国企,占比超过60%;缓建项目共61个,其中51个涉及央企或国企,占比达83%。
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完成全年任务的74%,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根据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央企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
今年以来,多家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央企已经设定时间表,相关改革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国华能集团表示,2018年年底前,退出煤炭产能914万吨/年,处置僵尸企业16户、特困企业4户,“十三五”期间关停退役647万千瓦煤电机组。保利集团发布计划,将用三年时间完成39家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退出,确保亏损额减少50%以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将从电源侧去产能,坚决落实煤电“取消一批、缓建一批、缓核一批”政策,推动能源主管部门将南方五省区“十三五”火电装机新增规模控制在4285万千瓦以下,从2020年起,全网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重组整合统筹规划去产能,成为本轮去产能工作最大亮点之一。从近期逐渐浮出水面的中国神华、国电电力重组事宜中,可以一窥目前以煤电联营的形式整合煤电产业链的思路。如果中国神华、国电电力重组成功,将形成一个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的煤电“巨无霸”。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将在今年年内通过重组整合减少到100家以内,尤其是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要加快推进,使专业钢铁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电煤一体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业原则上退出煤炭行业。
“2017年要牢牢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去产能工作。”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在今年5月国资委召开的2017年中央企业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会议中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深入,其改革的正效应也开始显现。今年前六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47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3.1亿元。□杨烨 黄可欣 张雅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