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渭南市总工会
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圆梦大学
本报讯(通讯员 陈世武)8月21日,渭南市总工会在渭南博物馆举行2017年“金秋助学”资金发放仪式,现场为今年考入211、985高等院校的王雪霏等12名特困职工子女,每人发放助学金5000元。
渭南市总工会在入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金秋助学”条件和程序,今年共有56名困难职工入学子女符合助学条件。对考入211、985高等院校的王雪霏等12名特困职工子女实施精准帮扶,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资助,直至毕业;对考入本科高等院校的徐心雨等44名困难职工子女实施普惠性帮扶,每人一次性给予3000元资助;对2014年以来实施跟踪帮扶、精准帮扶的文婧宸等17名特困职工子女,每人给予3000元至5000元资助。助学金统一通过银行发放,确保助学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据了解,今年该市工会共筹集金秋助学资金200多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入学子女400多名。今年的活动有四个特征:一是助学金标准提高。普惠性帮扶比去年提高25%以上,多数县(市、区)工会普惠性帮扶提高到3000元;二是精准助学范围扩大。市总工会对考入211、985院校的困难职工入学子女全部实施了精准助学;三是严格助学程序。受助学生均在困难职工电子档案中产生;四透明度较高。各基层工会派人进行入户调查、对受助学生进行公示,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