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31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地下综合管廊

当前版:第A2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专题
02

地下综合管廊

——告别城市“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

编者按

说起我国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热点,地下管廊无疑得算一个。将原本一条条单独铺设的线缆管线集中起来,统一置于地下管廊之中,可使城市告别自己的“硬伤”:地上的“马路拉链”、空中的缆线“蜘蛛网”、暴雨过后的一片“汪洋”,城市整修再不需要频繁地在马路上“开膛破肚”,还能节约用地,可谓城市的“地下动脉”。

日前,对全国管廊具有示范作用的西安市昆明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主体已完工,达到通水条件,这也是西安首个完工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其他部分工程也在加紧建设中。与传统的直埋式管线10—20年寿命相比,西安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显然,这是一个宏伟的工程,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去探寻西安地下管廊世界的奥秘。

古都西安建“地宫”

——目前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探秘”

未来,宽10.8米、高3.4米的“地宫”,将绵延73.13公里,深植于西安4个行政区地下。温湿度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控制、烟感探测感应、无人机巡检、摄像头实时监控……现代化“地宫”投入使用后,深眠地下的各种“宝贝”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地下生命线在延伸的同时,城市地下空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千年古都因此而进入“无线”时代……

这一声势浩大的“地宫”工程自4月20日开工以来,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四个月来建设进度如何?8月23日下午,记者赶赴西安市灞河新区纺四路“地宫”现场,到单笔动态总投资额超83亿元的目前我国在建最大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一探究竟。

地下生命线正在快速延伸

“我们这段年底前建成!”望着扎满密密麻麻钢筋的地下钢铁“长龙”,中冶集团十七冶西安地下综合管廊Ⅱ标段韩森东路项目总工程师李永说。

现场,深达七八米的基坑中,自东向西绵延2000多米的“地宫”已经初见雏形,工人们正在分段加紧施工。

“电缆、燃气什么的都可以从这里通过,对改变人们生活很有利,好处太多了!”支模板现场,来自安徽淮北的殷德化一句话感染了周边干活的工人,好几位工人说:“自豪感很强,以后回想起来会告诉老婆孩子,有机会还要回来看看这项伟大工程。”

“像这么一段建成只需半个月到20天时间,3个段分段同步建设不但速度快,而且抗震性能更好。”李永指着一段30米长的“地宫”说。

记者现场了解到,“地宫”各段中间用3厘米宽、伸缩性强的橡胶止水带相连,这样即便有一段沉降了,也不会拖着相邻段一起下沉,管廊柔性更强。

据韩森东路项目经理余世红介绍,西安“地宫”建设标准寿命要达百年,将不仅是西安地下生命线的延伸,也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扩展。

“地宫”还有“十字路口”

“这一块将有个地下十字交叉口,上下管廊将共享一壁。”在该标段“地宫”西头,李永指着上方一横穿而过的蒸汽管道说,待偏东管廊施工完毕后将把蒸汽管道改道后开工。

记者在现场发现,此处属该段“地宫”建设难点地段,约50米距离分别有电力管廊和蒸汽管道横穿而过。会影响施工进度吗?“时间够,年底前肯定完工,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用电和冬季取暖。”李永在一旁自信满满地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自信来源于对工程细节的精确把控。李永说,坑3米一层3米一层地挖,挖完一层就挂钢筋网、打土钉,喷锚细石混凝土,最终给斜坡穿上8厘米厚的混凝土“防护罩”,“两侧保障已经有了,建设速度自然不怕!”

这种自信还体现在对“地宫”的整体防水方面。结构主体采用抗渗性能更好的P8级防水混凝土;施工缝都用橡胶止水带;管廊的底板、顶板和外墙全都用厚厚的防水卷材牢牢“裹”住……让深埋脚下的‘地宫’少受地下水和湿气侵袭的绝招尽在掌握中,一切只需按计划进行。

脚下未知世界的探索

西安市是千年古都,而且正在广修地铁,面对脚下的未知世界,“地宫”建设有难度吗?

中国中冶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西安中冶管廊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曾告诉外界:“这个可以放心!真正的墓葬、文物在比较深的地方,我们开挖得还浅着呢!”

此说法在相关数据上也得到了佐证。记者查阅有关资料获悉,综合管廊建设一般采用明挖,深度在地下8到10米。

针对是否与地铁建设“冲突”,李永说:“通常地铁隧道采用盾构技术在地底下钻,深度一般在地下20米左右,与管廊有深度差,理论讲不发生冲突,一般跟地铁建设部门提前沟通。管廊如果遇到从地面‘扎’至地下的地铁站时,一般主动绕开。”

而真正建设的难度在于,建设管廊不仅要在地下动脑筋,还涉及房屋拆迁、管线迁改、水系改道、苗木移植、交通疏导、市政协调、园林等方面20多个单位。“管廊的外围协调单位很多,如果不是政府给力,项目很难这么顺利推进。”余世红说。

深埋“宝贝”将得到最大保护

一份资料显示,中冶十七冶在西安目前已陆续开建了9条这样的“地宫”。一段建成后,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等多种人类的“宝贝”将入住宽10.8米、高3.4米的地下“三居室”,在“地宫”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然而,按照项目现场所示的管廊结构配置,“宝贝”长眠后依然稍显空旷,何以如此“奢侈”?

李永笑着解开了“地宫”的秘密:天然气、电力、热力管道都有个性,得分开“住”;热力管道尽管直径只有0.6米,但周围必须留出检修操作的空间和距离;管廊上部必须留出0.8米的高度,供照明、消防、通风、供电等设备使用。此外,有些空间还要预留出来,以防将来有“新住户”,比如目前尚不具备重力式排水条件的污水管网等。

到2020年全部完工后,中冶十七冶承建的全长73.13公里的干支线管廊、182.5公里的缆线管廊连同昆明路、常宁新区等处西安市综合管廊规划确定的“一环、六放射、多组团”地下综合管廊一道,将如主动脉一般地深植于西安地下,昼夜不休地为古都的城市运转提供动力和保障。

文/本报记者 王何军 图/本报记者 鲜康

建设者在紧张工作

相关链接

在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的汉堡市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拟定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于全国。

英国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12米×7.6米之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22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

法国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如今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共同沟网络。

日本 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共同沟,到1992年,日本已经拥有共同沟长度约310公里。建设供排水、热力、燃气、电力等市政管线集中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日本称“共同沟”),已成为日本城市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准之一。在东京的主城区还有日本桥、银座、上北泽、三田等地下综合管廊,经过多年共同开发建设,很多地下综合管廊已经联成网络。

俄罗斯 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地下共同沟。

西班牙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修建了地下共同沟。

西安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获农行陕西省分行支持

本报讯(吴建轩 史蕊)作为目前国内单笔投资额最大、总公里数最长的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西安市综合管廊建设项目除了近15亿元私募基金外,还获得了农行陕西省分行近百亿元贷款支持。这是农行陕西省分行采取投资与贷款联动方式服务重点建设项目的创新举措。

根据西安市综合管廊有关规划,“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将建设145公里干、支线综合管廊,365公里缆线管廊,总投资规模达175亿元。项目建成后,对于保障西安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人在三舱管廊内支模板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彰显城市治理水平

大雨内涝、管线泄露爆炸,“今天修水管,明天修燃气,后天装光纤”,一条马路被反复“开膛破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更浪费了不少社会资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迫在眉睫。

7月15日,我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对接会在西安召开。据介绍,2016年-2020年,我省11个设区市(区)、西咸新区、韩城市规划建设综合管廊1643公里,总造价1341亿元。到2020年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地下综合管廊将达到100公里。此外,我省确定西安、延安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省级试点城市,将连续3年,给予每个试点城市每年3千万的财政资金支持。

在城市被赋予了更多功能的今天,地下综合管廊这一集约化的功能空间,作用愈加重要。地下管廊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铺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频繁开挖,可以有效地避免“拉链马路”的出现,不仅美化了城市,管廊顶部的“电子眼”,还可凭借监控系统情况第一时间找出问题。显而易见,这对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不单要在地下动脑筋,还涉及房屋拆迁、管线迁改、水系改道、苗木移植、交通疏导、市政协调、园林等方面20多个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类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包括建设所需资金的融资方式,都是需要综合进行考虑和衡量的。只有高水平地进行全面统筹规划,才能使工程顺利进行,最大程度地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保障民众生活质量,让民众产生“获得感”。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西安进展迅速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彰显了西安日益提升的城市治理水平,更是西安抓住西部发展机遇,在我省追赶超越的大背景下,在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城市治理“考卷”。在西安打造新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我们乐见这样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建设项目得到有力推动,更期待看到更多彰显城市治理水平、凸显政府决心的民生工程一步一步由规划变为现实,让民众在这座城市生活产生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吕夏婧)

西安纺四路综合管廊项目自今年四月开工以来,每天都在有序地推进着。

施工现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