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7日
综合新闻
02

我省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报讯(记者 王何军)我省日前正式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合理控制公立综合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群众就近就医。

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为重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高危孕产妇初筛、儿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医、康复等方面的医疗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县域内外转患者数量居于前10位病种所在科室建设,进一步降低县域外就诊率。

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以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推进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技术协作为纽带,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培训,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探索全科医生收入与签约履约挂钩机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确保每万名居民至少有2名全科医生(含中医),实现患者首诊在基层。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医联体内部和同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机构,推动医疗机构之间大型医用设备共享。

全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符合条件的医师可选择2~3个医疗机构执业,鼓励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推行医师执业注册区域化管理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证照电子化注册。

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明确医疗机构急慢分治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畅通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渠道,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制定常见病种出入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实行报销比例差别化,积极推动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向下转诊。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重点畅通向下转诊渠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和使用的衔接。以基层首诊率、上转率、下转率、医疗质量安全、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对分级诊疗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开展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

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的基础上,加快整合医保管理机构。

开展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有效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探索省级统筹。

在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合理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医疗救助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低收入救助对象及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发挥托底保障作用。

建立违法违纪“黑名单”制度

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监管,对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违法违纪“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机构和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坚决曝光。完善基本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大对骗保欺诈等医保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完善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控机制,将监管对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到2020年,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100%覆盖。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