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12日
综合新闻
02

以身殉职的“第一书记”

——追记佛坪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余剑同志

(上接一版)

余剑同志的母亲知道儿子因病需要多吃苦瓜调理身体,便准备了一些苦瓜干,打电话让他抽空回家拿到村上去吃。而他每次都急匆匆地说:“妈,再没啥事,我就挂电话了,还有事情要忙。”

“自从到了村里,除了治病用了几天时间,余书记没有休息过一天。他每天想的、说的、做的都是村里的扶贫工作,牵挂的都是贫困户家里的事。每天从早上忙起,常常到了凌晨才休息。”村主任卢琪伟说:“他是把草林村当成了家,豁出了命在做扶贫工作。”

对待贫困户如亲人

2016年夏天最热的时候,余剑同志和县总工会干部纪永财头顶烈日,为贫困户李祥富修通了100多米的联户通车水泥道路。今年,为给李祥富家修建厨房,他一直坚持在现场,给工匠当小工,搬砖头,递材料,一天都没有缺工。

“余书记这个人太好了,对待贫困群众如亲人。”提到余剑同志,许多村民说。

“余书记争取资金,联系工程队,购置材料,施工当中还经常抽空来帮忙搬运石头和水泥。”代争阳指着自家新房门前的防护墙说,“就连防护墙占的这块地,也是经过余书记多次协调,邻居家才给让出来的。”

为解决代争阳家的新房通电问题,余剑同志协调来一个电线杆,并和代争阳的儿子把电线杆从大路边抬到屋前。就在殉职的前两天,他还帮助代争阳销售了25公斤土蜂蜜。

在余剑同志的指导和帮助下,代争阳家里今年通过养蜂、种植香菇等实现了增收。“如果加上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全家五口人,到明年底就可以实现纯收入25000元,脱贫一点问题都没有。”代争阳说。

“兄弟,有啥事尽管说”

谈起余书记,乔显奎说:“因为经常入户走访,一来二去,村里人都熟悉他。他把大家没当外人,大家也把他当作了自己人,大小事情都喜欢找他,而他也从不推辞,能直接办的当下就办了,如有困难,他会帮群众出主意,想办法。”

“余书记这个人办事利落,不绕弯子。”村民朱显文说,“前不久,我去村委会为家里人办户口手续,他问明情况后,亲自为我填表,写材料,很快就给办理好了。”

在与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商量工作或与村民交往时,余剑同志有一句口头禅——“兄弟,有啥事尽管说。”

“与他容易相处,好沟通,在一起工作轻松愉快。”村主任卢琪伟说。

“你盖房子缺钱,我给你帮忙想办法。”“办手续麻烦,我负责给你协调,争取最快速度。”“你还有啥困难,我一定帮忙解决。”这是在帮助贫困户李祥富脱贫过程中,为了鼓励其面对困难,树立脱贫信心,余剑同志经常说的一些话。

谋发展勇于创新

“他能够抓好服务群众的小事,也能够谋划全村发展的大事。”乔显奎谈起余剑同志时说,“他这个人爱动脑筋,善于创新,能吃苦、重实干,面对全村的11户贫困家庭实际,提出的助志、助学、助能、助业、助医的‘五助式’工作法,在扶贫工作中非常有效。”

在产业发展上,余剑同志帮助村上成立扶贫合作社,形成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今年带动全村28户村民种植高山冷水稻100多亩,带动10户贫困户养蜂150箱。

“村里还组建了劳务工程队、环境保洁服务队。”乔显奎说,这些创新绝大部分是余书记谋划出来的,改变了全村过去产业发展“小而散,小而乱”的局面,村里如今形成了冷水稻、香菇、猪苓、天麻种植和养猪、劳务等产业发展布局。“经过充分调研,余剑同志让村里利用独特的太极古梯田风貌和尼姑坪水库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而这将是带动村民长期增收的新路子。”

乔显奎说到草林村的发展前景,自信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不停地感叹:“余书记,这位扶贫好干部、好兄弟走得太可惜了!”

本报记者 杨志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