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13日
综合新闻
02

大数据时代,你会被谁出卖?

——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采访调查

家住西安围墙巷的李毅最近几天有些闷闷不乐,原因是他的一点不想让家人知道的“癖好”被发现了。

李毅平常喜欢偷偷上网搜索美女图片,而他手机上的一款浏览器一登录,页面上80%以上的内容都是各种类型的美女图片。直到上个周末的早晨,妻子随手拿起他的手机,准备查找一道菜谱,满屏的“不良”内容顿时让家里的气氛紧张起来。

李毅的遭遇是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投用户所好的典型例子。而家住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附近、爱好跑步的梁慧,却爱上了被大数据“算计”的生活。

经常在跑步结束后,梁慧会把运动手环上的数据同步到社交APP上。现在,只要她打开网购APP,系统就会为她推荐运动装备,而当她打开微信时,系统还会为她推荐附近爱好运动的群组和用户。

一部小小的手机既能维系你的好友圈子,又能囊括你去过的场所,购买过的东西……甚至你的每一次搜索查询、信息发送、下载使用过的APP应用等信息都会被互联网企业整理成数据,并在云计算的帮助下,对你的性格、收入状况、购物习惯等做出明晰的判断。

可以说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成为了赤裸裸的“透明人”,而手机则在其中充当了“出卖者”的角色。

针对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省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张春华告诉笔者,公民个人信息具有私人专属性特征,特别是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等敏感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可能会对用户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害。因此,互联网企业采集、使用此类敏感信息必须首先获得用户个人明确授权,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关于大数据立法,张春华认为迫在眉睫,不过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一是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安全的框架下进行整合完善,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范围,明确网络安全执法等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对信息采集、使用的权限进行明确规定,不断提升行业自律。(张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