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时刻为工作忙碌着”
——追忆佛坪县草林村第一书记余剑系列报道之六
(上接一版)
看待工作高于一切
“在我和他共事的三年时间里,所有的工作没有领导监督,他都是积极主动加班,而且都完成得很漂亮。只要是他写的材料,或者是他把关过的材料,领导就非常放心。”佛坪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主任高贵桂说。
说起余剑同志,曾经与他在县委组织部工作的同事们都纷纷交口称赞,他是一位党性强、能力过硬、作风务实和乐于奉献的好同志。
因为余剑同志有每天晚上到办公室加班的习惯,曾住在他办公室隔壁的一位领导开玩笑说:“余剑若是晚上不来加班,听不到他在办公室的声音,我就不习惯,睡不着觉啊。”
在同事、妻子和亲友眼里,余剑是一个把工作看待得高于一切的人。有一年,妻子在汉中住院做手术,余剑同志在陪同妻子做完手术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当时,妻子梁红抱怨说:“你就不能请几天假好好陪陪我吗,难道工作重要到可以不要自己的老婆?”余剑同志抱着歉疚的心情,说:“单位工作忙,人手少不好请假,也不能请假。”
“平时每天晚饭过后,他就一句话——我加班去了,或者说我今晚有事,或者说我今晚还要忙,然后转身就到办公室去了。”梁红说,“我曾经还以为他为了不做家务而在躲清闲,但从他的领导、同事、朋友的介绍中,才知道他对工作十分负责认真,也做了很多事。”
余涛回忆哥哥的往事时说,有一年县城遭受洪灾,父母住的房子一楼被洪水淹没达1米多深,余剑同志回到家看望后得知父母平安、身体健康,简单安排了一下,然后转身就投身到全县抗洪救灾一线,参加干部职工清理淤泥劳动。而父母房子里的淤泥等杂物,他和父母干了一周多才清理完毕。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2015年母亲生病住院,他为了不耽误工作,和我商量晚上到医院值班照顾母亲,保证他白天能够照常上班。”余涛说。
“虽然他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但对父母还是很孝敬的,经常抽空去陪父母聊聊天,送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梁红说,“平时对我和孩子也是很关心和爱护。”
今年9月3日,适逢周末,洋县有一个同学乔迁新居,大伙儿约余剑同志一同前去庆贺,他说村里的工作忙得走不开,还让大家抽时间到草林村去看风景。余剑的同学彭喜军说,如果他去了,或许就会躲过劫难。
这一天,按照医生的要求,他本来需要带女儿苗苗到汉中市中心医院去复查眼睛视力、配近视镜,而他在8月30日晚上和女儿聊天,说村上工作太忙了等有空了再去。
余剑同志走了,而如今在他妻子梁红的感觉里,丈夫似乎还在乡下扶贫。
注重工作调查研究
余剑同志的同事们都表示,余剑同志不仅写的每一个材料都力求做到事实准确、客观,语言生动,而且在工作中还善于调查研究,作风务实,能够创新,总结推出了不少好经验。
“当时余剑同志还在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冬天晚上八点多了,他打电话给我,让我开车把他送到长角坝镇龙草坪村支部书记庞国成家里。”佛坪县民政局的高波回忆,“后来得知,他是为了写一个工作调研文章,需要采访补充素材。当晚,送他到目的地后,我坐在那里实在瞌睡得不行,他却一直很兴奋,问村里的产业发展、收入情况,问村民的养蜂技术,提问不断,直到凌晨才结束采访。”
2005年,他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意见,促进佛坪县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的《村干部养老补助金发放办法》,提出对卸职9年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从60岁开始每人每年发放300—500元的养老补助金,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2008年,他在调研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创建的《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六个一”工作机制》,鼓励续聘留任一批、预留岗位招录一批、在岗创业扶持一批、另行择业引导一批、继续学习深造一批、动态考评淘汰一批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破解了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流动难问题,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肯定。
类似调查研究的创新事例还有很多。今年在草林村驻村期间,他在实践中总结的《草林村“四个三”推进精准识别》工作经验,在全县得到推产。半年时间里,在县及县以上各类媒体刊载各类稿件达33篇次。
自2007年来,他先后多次被汉中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建宣传工作优秀信息员、被汉中市总工会评为工会宣传先进个人。他曾采写的《具有贫困山区特色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之路》等调研成果,先后在全市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
“就在他遇难的前两天,还通过QQ先后给我投递了《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员工——来自岳坝镇草林村的调查》和《岳坝镇以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两篇调查文章。”回忆余剑同志这位昔日的老大哥,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主任高贵桂在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歉疚之情,“结果那几天我有事请假不在,9月4日上班后,才在我负责的佛坪党建微信公众号发布。”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