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12日

陕西工人报读书·观察 阅读要有选择 散文集《人生自有来处》出版 《中国故事丛书》出版发行 读文品人见智情 “超级假期”见证的成长和改变 期待新版红楼精雕细琢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读书·观察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读书·观察
04

期待新版红楼精雕细琢

据媒体报道,新版电影《红楼梦》近日启动演员的全球海选,入选者将接受国学红学培训。该片导演胡玫介绍,无论是职业演员还是普通人,无论身处国内还是海外都可参加海选。在弘扬传统文化、推广经典阅读的今天,此举引发广泛关注。

20世纪80年代是电视剧的春天,也是中国古典名著开始被改编的时代。《西游记》和《红楼梦》是当时改编最成功的两部名著,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神,拍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留下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经典人物形象。到了90年代,大众文化兴起,当代精英文学和经典著作的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影视改编仍然以忠实于原著为原则。

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影视改编的主导性特征,一些制作者、导演对经典不再有敬畏之心,而是从便于传播和吸引眼球的角度进行改编。借经典炒作、借艺术造星,一度成为文化领域的“时尚”。于是,我们看到2010年《红楼梦》的重拍走上了娱乐性传播之路。商业化运作的红楼选秀吸引了无数眼球,但结果是不仅未塑造出几个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反而破坏了原著的经典性

《红楼梦》在世界上拥有众多读者。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选秀无可厚非,但在选秀的名义下不尊重艺术规律、盲目进行商业炒作,肯定会对艺术产生挤压。不管炒作多么红火,最终都要靠作品说话。轻视经典的现实意义,将经典当成商品和娱乐的工具,就会产生“轻”与“浮”。

当下,文学界和影视艺术界强烈呼吁文学与影视剧摈弃过分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使艺术性与商业化相得益彰。唯有如此,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大众、塑造心灵,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要求影视改编必须重新回到尊重经典、传承经典意义的原点。

细数胡玫导演以往的影视作品,无论是《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还是《孔子》《曹操》,都体现出上乘的质量,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希望新版电影《红楼梦》能够延续其精雕细琢的作品风格,切莫沦为媚俗化、泛娱乐化的选秀场。

尊重经典、再造经典,尊重艺术、创新艺术,是影视改编成功的要旨。 □阎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