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靠改革蹚出一条转型升级路

——陕建集团深化改革纪实

(上接一版)

陕建“开元号”盾构机始发

“陕建转型要往哪里转?就是要从产能过剩向有效供给转,从传统房建市场向新兴市场转。到2020年,陕建的非房建市场份额至少要达到50%。”张义光如是说。截至今年11月底,陕建集团非房建市场合同签约额达650.8亿元,同比增长63.61%,已占到全部签约额的41%以上。

“善弈者谋势。”面对当今装配式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陕建集团又一次快速反应,抢抓这一新机遇。面对巨大的投入和技术人才瓶颈这些新的“拦路虎”,他们广伸橄榄枝,诚邀业内优秀企业加盟合作。在韩城,引进上市公司杭萧钢构,成立新的陕建禹萧钢构公司;在延安,联姻国内硅酸盐纤维板行业中唯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福建金强集团,成立陕建金强新型墙材公司;在安康,联合全球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集团,创办陕建预制混凝土构件公司,通过股权合作,迅速完成了市场布局和高起点发展。短短三年时间,他们已建成西咸新区、延安、韩城、铜川、安康等六大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实现陕北、关中、陕南全覆盖,并形成了包括混凝土构件、钢结构、轻质隔墙、硅酸钙板、木塑、石材等在内的产品体系。今年10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15号公寓楼拔地而起,完成了陕建装配式建造的陕西首秀。

股权合作如火如荼,但张义光却很冷静:“拉郎配的股权合作是饮鸩止渴,只有尊重市场规律的情投意合,才能天长地久。”

纵深推进 释放发展新动能

今年7月4日,由陕建集团和建信(北京)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出资的陕西建工建信投资管理公司挂牌,标志着陕建参股的第4家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运营。与此同时,陕建完成了新型城镇化、大西安地下空间、现代城市建设运营等6支基金的设立,规模超过1600亿元。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有效增强了企业投融资能力,实现了从施工经营向投资经营的转型,也为PPP模式下的市场开拓扫清道路。仅今年1月至10月,陕建集团成功签约安康机场、西安市公共停车场、延安市城区综合管廊、铜川市文体场馆等PPP项目20多个,投融资超过200亿元。

外部联合势如破竹,内部整合同样大刀阔斧。一段时期以来,陕建一些二级集团公司为占领市场,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化公司,但规模小、实力弱、品牌知名度低,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市场蛋糕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专业公司却不温不火?”张义光在一次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反思。时不我待,今年,陕建凝聚共识,精心谋划,设计路线图,确定时间表,重点督办推进,新的专业化公司正破茧而出:年底前完成装饰集团重组,明年上半年实现钢构集团、房地产集团挂牌。

在上一轮的国企改革中,陕建完成混改企业78户,占权属企业44.32%。11户二级子集团的46多名员工实现持股。去年陕建出台《职工股流转指导意见》,今年上半年全面建立规范职工股流动退出机制。46户权属企业完成分类管理考核,35户权属企业完成党建工作进章程。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进,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大多数二级企业及其所属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

在集团层面推行混改的同时,项目部层面的“微股改”也全面铺开。针对过去项目承包制“包盈不包亏”现象,2014年,他们深入调查研究。出台了《项目模拟股份制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确定以项目部为载体,以项目管理人员为主体,以出资股份为纽带,以超利分红为激励的新的项目管理机制。这项机制让管理人员收入和项目效益深度结合,工地上浪费的每一块砖都有他们的损失,节省的每一寸钢筋都有他们的利益。好机制就像一个火种,迅速点燃了大家热情,效益也显著增加。仅今年上半年,项目平均利润提高了10%。

改革既要造血,又要及时止血。去年以来,陕建又集中精力做好“减法”。压缩管理部门240个、精减管理人员1283人,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降至20%以下,淘汰“僵尸”企业16户,占计划淘汰企业29户的55%。

目前,陕建“一企一策”改革方案所确定的26项重点任务已完成过半。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改革的红利已显现。截至11月底,陕建实现经营合同额1553.80亿元,同比增长23.58%;营业收入767.37亿元,同比增长10.41%,利税总额30.12亿元,同比增长11.56%,继续保持着平稳快速增长。 (杨英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