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25日
权益保障
03

强国赖重器 鲲鹏振军威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

(上接一版)

中国的大飞机只能靠自己

项目启动后,管理层曾经到访某国,希望寻求技术支持与合作。对方了解要求后开玩笑说:“你们想用10个老婆一个月就生出孩子,这怎么可能!”

面对别人的质疑,唐长红扛起千钧重担。“最难的是如何把时间、进度、关键技术协调好,要快就得有快的办法,要好就得有好的招数。”为此,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很多关键技术经历了艰难决策。

如何缓解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的矛盾?如何保证“一院六厂”这一新的研制模式下有效沟通及飞机的装配质量?唐长红表示,唯有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依靠手段创新!

第一次研制这么大、这么复杂、技术要求高的飞机,团队积累不够,出现反复不可避免。为了加快设计迭代速度,抢回一些时间,唐长红和他的战友们大胆创新,通过技术攻关,将当时仅在波音787上应用过的关联设计技术应用到型号研制中,不仅确保了设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且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

与此同时,强度专业在唐长红指导下用两年多时间开发出国内第一个强度分析自动化平台,实现了结构强度设计快速循环迭代,解决了全机强度计算多轮次自动优化、迭代的难题,提升设计效率3倍以上,也为载荷、结构、强度的专业协同和互动优化奠定了基础。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运20如期首飞,惊艳世人。

形成研制大飞机的工业基础

大飞机研制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通信导航等40个大类、200多个技术单元的课题,制造一架大型运输机,是对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集体考试”。

运20研制的最大压力源于没有基础、没有规范、没有标准,很多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把各厂家的水平提升到满足飞机研制需求这个基础上来,以唐长红为代表的总师系统提出“填平补齐”与“基础提升”二者同步的方案。

面对国内装机成品参差不齐的现状,总师系统提前启动了近百项成品研制,并对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研究工作进行重点扶持,加大技术和经费投入力度。运20是国内第一个运用MBD技术(基于模型的全三维设计)的型号,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协同平台全线使用,建立了面向型号研制的数字化多厂所研制环境的型号。此外,在研制过程中全面推行产品成熟度管理,特别是在C型件研制当中,通过对成熟度梳理,及时发现了很多高风险项目,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点突破,有效规避了风险。这些国产新品的研制,对材料工业以及成品单位的技术拉动和能力提升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强国赖重器,鲲鹏振军威。展翅从兹去,蓝天任搏击。”在运20首装交付仪式上,唐长红深情寄语。在欣喜自豪之余,他和他的团队明白:成绩是下一段征程的开端,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王莉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