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3日

陕西工人报陕煤专刊-副刊 你好,新年 雪后 华山云诲 冬至,温暖记忆浮心海 心在敦煌

当前版:第A8版:陕煤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陕煤专刊-副刊
08

雪后

刘波

过了雨水节气,春的气息渐浓,三毛有句话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本是盼春风祈雨水种桃李的时节,一股寒潮裹挟着雪花自西北而来,一夜之间吹白了春姑娘的秀发,同时白了的还有路上匆匆的行人衣装。

陕北已经许久没经历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雪了,环卫工人早早地扫开了人行的通道,借着集体劳动活动下筋骨,一个冬天不怎运动的胳膊铲了一会儿积雪后,酸痛感袭来,抬头望着飘飘洒洒的雪花,关于雪后的记忆慢慢涌上心头。

儿时,冬季是漫长的,雪总是下得很大,小伙伴们最喜欢雪后一起嬉戏。母亲在雪后的清晨早早地起来,先给院子里清扫出一条人通行的小路,然后沿着院墙外自家通行的路一直清扫到村里通行的大路上,再顺着大路一直扫到家里附近的一条小河中央。与此同时,相邻的另一家遵循同样的原则,也清扫到小河中央,依此类推,雪后一条条人通行的小路将全村各家和村里的通行大路连接在了一起。清扫完了通行大路,母亲才返回家中叫醒被窝中的我和弟弟,我们兄弟二人的任务是清扫院子里的积雪,这种约定俗成的“先公后私”扫雪模式一直延续了数百年,直到现在也不曾改变。后来,搬到城里居住后,奶奶和母亲依然遵循着这种模式,扫雪总是先清理出一条家里通往巷口大路上的人行通道,然后才回到自家院子里清理自家的积雪。近几年,随着县里村村通公路惠民工程的实施,各乡镇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各自然村雪后组织本村村民清扫本村的通村公路积雪,确保往来车辆的通行安全,那个村子因为清扫积雪不得力出了特重大事故,追究相关村干部的责任,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先公后私”扫雪模式吧。我记忆中,县里下大雪后,各企事业单位总是组织人员上街扫雪,分片包干,确保雪后城市的主要通行道路畅通,这几年县里条件好了,大型的除雪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那种满大街人人拿着扫把和铁锹除雪的热闹场面再没有见过,估计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先公后私的除雪模式只能在父辈的记忆中听到了吧。

清扫完院子里的积雪,我和弟弟就可以寻找小伙伴们开始玩耍了,雪后玩耍的花样和项目枚不胜举,在无数个没有玩具陪伴的雪天,雪成为了我们儿时成长的忠实玩伴,陪伴我们成长。雪后,大人们谋划着弄点野味打打牙祭或者贴补点家用,找一块平整的地,把积雪扫开,在裸露的地面撒上浸入高粱酒和硼砂的玉米,太阳出来后,雄壮的陕北高原上满眼都是白色,石鸡、野鸡、野鸽子等野物开始觅食,要在积雪下找到食物是很难的,这时裸露地块上的玉米就成了无法抵挡的诱惑,野物吃了拌了硼砂和高粱酒的玉米不久就会昏厥或者死亡,大人们只需要在裸露地块周围捡拾贪吃的野物就好了。踏着积雪,寻找山野间野兔的脚印,野兔一般都走固定的路线,发现脚印较多的地方,用细铁丝下一个活套,记下下活套的地方,每天凌晨在下活套的地方挨个寻找,运气好的时候一早上能找到四五只被勒死的野兔,这种不确定是否有收获的传统捕猎方式最让人期待和满足。

有一年,在一个下大雪的夜晚,村里来了两只狼,沿着村子从后村到前村,狼嚎不绝,吃了村里一家人的一个猪崽子,母亲也在那个晚上听到了狼叫。后来狼在前村一户人家的羊圈上要偷吃羊,被那户人家的男人用二踢脚炮竹和敲打铁器给吓跑了,狼顺着山沟朝另一个村子逃窜。第二天,村子里外嫁的婆姨回娘家正好路过隔壁村子,在隔壁村外的一口水井里发现了那两只逃跑的狼,狼被困在了结冰的水井里,无法逃脱。这个婆姨回到村里给大家一说狼掉到了井里,村里的青壮小伙热血沸腾,扛着锄头等工具浩浩荡荡地打狼去了。在条石、棍棒的双重打击下,两只狼体力不支被活活地打死在水井里,大家先用绳子将人吊到井下,下到井下的人再用绳子将狼绑好吊出井外,两只狼被抬回了村子里。我那时很小,只记得那两只狼被村民用木棒支着站立着,小伙伴们好奇地围着狼转悠,胆大的还上去摸上一把。至于这两只狼怎么就掉到了井里,参与打狼的村民说,在水井的冰面上发现了残破的兔皮,应该是两只狼追野兔,兔子走投无路跌入了井里,两只狼在雪地里刹不住脚,先后掉入了井中。后来,村里人把两只狼扒了皮,皮子请人熟了后自用,据说冬天睡在狼皮上格外的暖和,狼肉村民不敢吃,就把两只赤裸裸的狼尸埋在了一颗果树下当肥料,第二年那颗果树结的果子分外的大和香甜,让人啧啧称奇。

雪后,农人最是待不住,男人们有另一处更有乐趣的去处,白天聚在某一户人家,开始了热闹的赌博,说是赌博,其实就是玩耍,主要项目是扣宝、推牌九、爬三三,这三种玩法可以多人参与,甚是热闹。玩上一整天,傍晚时分,参与的人凑份子买上一只山羊,现杀用铁锅柴火慢炖,边炖肉边继续玩耍,羊肉熟了后,大家不偏不倚地按碗分开各自食用,因为用了主人家的锅灶、调料、柴火,主人家可多分的一碗肉,这在陕北俗称“打平伙”。我至今吃过的所有肉食里,父亲有一年雪后“打平伙”端回家里的那碗羊肉最香,无可替代,无法言述的美好。那晚,母亲嘱咐我和弟弟早早睡下,因为提前得知父亲会去“打平伙”,我和弟弟装睡,就等着父亲“打平伙”的那碗羊肉,不出所料,快到午夜父亲端回来了一碗羊肉,我和弟弟一个激灵就从炕上窜了起来,大拇指块大小的羊肉块肉香四溢,我和弟弟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一碗羊肉。现在想来,父亲端回的那碗羊肉必然是父亲没有舍得吃的,母亲肯定也是没有吃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冰天雪地的时节,这碗羊肉饱含了父母浓浓的爱,聊解嘴馋,填满了我和弟弟的素淡的胃,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正因为儿时的物质匮乏,直到现在,我们兄弟几个在吃上从来不将就,总想着把儿时缺乏的给找补回来。

望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涧,回想着过往三十几年雪后的那些趣事,低头看看儿子明澈的双眼,耳畔是儿子的咿咿呀呀,他也会对雪的这般喜爱吗?他也会有自己的雪后乐事吗?让时间和岁月慢慢去见证吧。 (神南矿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