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9日
综合新闻
02

中高端制造将成就业新引擎

未来技能人才战打响

近日,第七届“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论坛”暨《2017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不少与会专家表示,未来中高端制造业将成为就业新引擎,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极化”,同时,社会将迫切需要适应不同产业发展的“大国工匠”。

“制造强国的竞争,就是中高端人才的竞争”

《报告》显示,中高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就业的正向影响已经凸显出来。2006—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从业人数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74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354万人,年均环比增速达到6.8%,高技术产业从业人数明显高于各产业就业人员增长情况。

“然而中国在全球化的体系中并非制造强国,在众多可能的原因中,人才缺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专家表示,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再次点燃人才战争,未来制造强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具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各类人才的竞争。

劳动力市场要向“质”的方向着力

如今,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演变。以共享单车为例,据统计,摩拜在市场上运行大概有700万辆车,通过独立的交互芯片,可以搭建足够大的物联网,700多万辆移动的自行车在大街上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动态运营。可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方面的转变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的范畴。

在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看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在稳定过程当中,要向“质”的方向着力。“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以人工智能、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中国和全球的劳动力市场来讲都会带来深刻影响”。

制造业强国呼唤更多“大国工匠”

在国务院颁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大国工匠和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技能紧缺人才是未来制造业人才需求的核心。具体任务包括: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

对于培养“大国工匠”,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吕国泉认为,产业工人建设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高质量的发展,就要把产业工人建成一支有理想、有理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精神的队伍”。 (叶雨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