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29日
头版
01

“接地气”让工会活力满满

人民日报记者 杨昊

近年来,面对“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的时代课题,工会组织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逐渐走出了一条深耕基层、精准对接职工群众需求的服务之路。

个性化精准化开展职工服务工作

直来直去、想说就说,提出的问题尖锐中肯——这是江苏阜宁一公司工会组织的“职工吐槽会”上的场景。“职工吐槽会”不设固定议题,不明确特定对象,只要职工“有话说”,就可以向工会申请,既可以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也可以就某一问题提出质疑。如有顾虑,职工可采用不署名的书面形式进行“吐槽”。

“职工吐槽会”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组织协调者,每次要有一名管理层成员参加:职工问、公司答;对发言职工只记“吐槽”内容,不问姓名;对职工提出的问题,行政方及工会能现场解答的当即回复,因需要提请讨论的要明确告知回复时间。“吐槽会”一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召开一周前由工会通知。出席人员采取个人主动报名的形式确定。如因班次不能参会的职工,可委托他人或以书面形式转达本人诉求。

阜宁县总工会负责人说,“职工吐槽会”接地气,能听到职工真正的心声。目前这一做法在该县经济开发区的重点企业及全县60余家规模企业中逐步推广。

为了给特困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托住底,江苏省江阴市总工会多年来对特困职工家庭实施共性帮扶:每户每年2000元送温暖慰问金、2000元生活物资;子女当年参加高考并被录取的给予助学金,并协调其他部门给予特困职工相关费用的减免待遇……

日前,江阴市总工会开展了一场对全市177户特困职工家庭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走访服务活动,为这些家庭建立了精细的“一户一档”,实现了家庭情况“户户见底”的信息精准化。

“特困职工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依赖以往普遍的、共性的帮扶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职工的具体困境。”江阴市总工会主席刘文红介绍。市总工会按照不同致困原因进行分类,针对特困家庭的具体类别展开不同救助,扶贫个性化、精准化效果显著。

为职工群众构筑新时代精神家园

恢复壮大职工文化活动阵地,精心策划组织职工文化活动,开办老年大学……为职工群众构筑新时代精神家园成为近年来陕西省总工会的亮点。

“退休后突然闲了下来的感觉真不是滋味。到这里上学使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让我结交了许多朋友,生活变得充实起来。”绘画班学员李忠孝老人很兴奋。

日前,由西安市总工会筹办的西安市老年大学工会分校在市职工大学正式开课,首批声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5个专业报名学员达到200多人,退休职工入学变身“新生”。据西安市总工会副主席兼市职工大学校长冯增权介绍,职工大学的职能已从最初的工会干部培训、学历教育拓展到包括助农民工圆大学梦、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老年大学在内的5个板块,满足不同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陕西工会将地方工人文化宫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全省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十三五”末实现全覆盖。

据介绍,陕西省总工会一方面以工人文化宫为基地,先后策划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三秦最美”“三秦工匠”评选表彰和巡回演讲、“祖国颂”百万职工大合唱等大型活动,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建设类似设施2300多处,打造一批“没有围墙的工人文化宫”。

情景剧《蓝天星之歌》,歌曲《祖国不会忘记》,群舞《地心四百米》,小品《感谢好人》……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演员们,将陕西职工最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现给全省职工,通过“陕西工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18.3万人。职工文化艺术节持续10个月,先后组织决赛展演20场,参与职工10万余人,观众120余万人,有效推动“职工文化精品化,精品文化群众化”。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