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07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冰雪一线的坚守 一个人的林海雪原 铁路人的风花雪月

当前版:第A3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3

铁路人的风花雪月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职工等雪记

1月25日,古城西安上空,雪花温柔地飘舞着。

“既盼下雪,又怕下雪。”西安火车站运转车间职工李宝杰一边望着调车房窗外飘落的雪花,一边自言自语:“下雪,对身体好。扫雪,是本职所在。然而等下雪,可真不是滋味!”

曾几何时,铁路职工“以雪为令”,只要下雪,就得加班。这些年,为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以预报为令”,只要预报有雪,所有的车站、电务段、工务段……均需待命,随下随清扫。预报不解除,时刻准备着。

一声“下雪了”,如同战场冲锋令

铁路职工,大多是利用休假时间义务扫雪的。

1月25日的雪,是西安今年第二场雪,李宝杰和其他29名工友负责西安火车站西78组道岔的积雪清扫任务。

9:30,雪飘飘洒洒慢悠悠地下着,大家给道岔涂完融雪剂后,就在调车房默默待命。整整一上午,除了对讲机报了一次“25、27、29道岔需检查”外(不属他们管辖),就没有其他命令。大家看看窗外,都在等雪。

李宝杰的同事——24岁的信号员万文杰,在西安火车站信号楼工作,职责是听从调度员命令操作钢轨道岔离合。对于扫雪,他比别人更能体会责任重大。

他说,道岔滑床板一旦有了雪饼、冰块,点击鼠标操作命令后,就会显示红色闪光带故障信号,轻则需要及时清理,重则影响列车正常通行。

上班短短四年,万文杰养成了休假时间看天气的习惯。“天阴不出门,随时待命。”像万文杰一样,36岁的焦健休假日早晨,爱人拉开窗帘,一声“下雪了”,如同上班令,他便疾速赶往单位。

放眼中国铁路西安局,在4264公里普速线路上,有8276组道岔(2016年数据)。一旦预报有雪,按一组道岔需两人负责清理计算,便有16000多名职工放弃休假,提前进入“备战”状态……

雪化了,爸爸就回来了

预报有雪,车间和机关干部既要上班工作,又要等雪。24小时连轴转,连续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回不了家并非稀罕事。

“今天加班,所有人待命。”24日上午,西安火车站安全科科长乔惠斌接到雪情预警,按照预案,熟练地分配了机关车站东侧36组道岔的清扫任务。

18:00,他招呼干事领方便面,准备夜战。

22:00起,五人一组,两小时轮换开始扫雪。

零时至凌晨2:00,安全科调车指导石勇、党办杨沛等五人接班。上个班刚刚涂完防冻融雪剂,只需检查,不用清扫。大家检查完,回到3平方米的车站值班房。困了,有人耷拉着脑袋,有人靠着柜子,有人靠着墙打盹……

杨沛的儿子今年五岁半。1月2日那次下雪,他同往常一样值班,妻子电话中一句“雪化了,爸爸就回来了。”让这位34岁的小伙眼眶湿润了。

天气预报有雨雪,但迟迟不下。31岁的西安火车站宣传干事李子宇的妻子明白爱人又回不了家,可她还是在晚饭时打电话抱怨:“不下雪,你怎么还不回家。”他同大多数铁路人的回答一样:“预报有雪,要加班。”

铁道线上,别样的风花雪月

清雪除冰保畅通,每一个车站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秦岭山涧的青石崖车站,寒冬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很常见。1月28日,这里积雪厚度达1米,副站长马驰和几名同事从上午8时起,两小时一趟,连续四趟清扫积雪。

在这个四等小站,站台短,列车长,车过后,雪片又被压成雪饼,道岔需要重新清扫。

列车呼啸驶过,带着风、夹着雪粒直接喷到人的脸上,顺着脖颈灌进胸膛。这种煎熬,一般持续1分钟左右。列车一旦停靠,则需要13分钟左右的等待,手指头冻得失去知觉,鞋子里的雪化成水,脚指头既痛又麻。

“太冷,一般人只能坚持三四十分钟。”马驰说,雪太大时,大家经常要咬牙坚持一个小时以上。

“车密度最大时,间隔只有五分钟。”陇海铁路沿线,杨凌火车站党支部书记张勇说,他们车站一天经过列车270列左右,清理道岔积雪经常是刚上股道,就得下线。

“主要是风大!”在巴山腹地的襄渝线上,全国劳模、巴山线隧车间工长王庭虎带领工友协助巴山车站清扫6组股道道岔是常有的事。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一场大雪,大家下班后,迅速赶往清扫积雪现场,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可以说,在万里铁道线上,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准点率依赖秦岭之巅的坚守者,依靠襄渝线上的筑路工,依靠陇海线隧道的打冰人…… □本报记者 薛生贵

青石崖车站职工前往车站南头道岔清扫积雪 通讯员 马潇 摄

宝成线观音山车站职工夜间清扫道岔

通讯员 田开红 摄

陇海铁路宝天线东口桥路车间职工在东口车站准备清扫积雪 通讯员 余晓平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