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新时期工会工作中的新尝试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工会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新时期工会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目前,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下,榆阳区总工会的工作面临着职工队伍壮大、职工素质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职工服务需求多样化等诸多新问题。于是,榆阳区总工会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会工作。
一、对党忠诚,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摆上重要日程
当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摆上重要日程,集中时间、人员、精力,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组织参观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党的十九大追赶超越在陕西”大型主题展览活动。二是认真组织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报道,采取集中观看和个人观看等形式收看了党的十九大电视直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通过学习,机关党员干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表示一定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工会组织落地见效。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交流讨论,机关党支部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阶段性方案,多次组织集体学习和讨论交流,并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宣讲和解读。四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知识问答活动,编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知道问答100题,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学习和答题,引导大家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干部队伍
为了认真落实中省市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工会工作,2017年,区委组织部和区总工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区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等有关规定,选任了一批高学历、工作能力强,政治意识强,组织信得过的同志,为各乡镇、街道、系统工会以及各基层工会主席(共40多名),同时还对新任工会主席进行了廉政鉴定,严把工会干部的考核任用每一关。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区总工会领导干部参加了省总、市总工会干部培训,以及区级自主选学和专职培训共计30多人次。同时,对新任工会主席和工会组织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努力打造特色品牌,让工会服务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2017年,区总工会投入200多万元对工人文化宫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使年久失修的工人文化宫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加大办公经费的投入力度,增添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配强了工作人员,开设了困难帮扶、职工互助保险、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综合服务窗口,打造了集“救助、维权、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实行“七天工作制”,8小时之外有人值班,为职工提供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方便、快捷的服务。共为186名困难职工发放了救助金,总计金额达40万元;对200名困难职工进行了技能培训;为65名职工(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其中开庭结案的有5人次;并为42名青年农民工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常年聘请律师一名,为职工维权、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化服务,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自身建设,实实在在开展“强三性、去四化”活动
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及时把党的主张和意志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主动沉下去、接地气,把更多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一是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2017年,区总工会下拨补助基层工会经费120万元,用于基层工会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困难帮扶,职工文化,创建职工之家和职工书屋等活动。二是选派年轻工会干部带着课题(问题)到基层学习锻炼。通过这种形式,在提高工会干部实践工作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摸清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所在,为开展基层工会工作提供了可靠、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了解职工群众疾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获得了有价值的资料,使工会组织在做好职工“娘家人”时底气更足了。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017年,区总工会在新闻网媒体发表稿件11篇,在《陕西工人报》发表稿件1篇,在市总工会动态发表稿件11篇,在《榆林日报》发表稿件3篇,编发印制《榆阳工会动态》8期,640份,撰写调研报告9份。组织编写了《劳动者之歌》一书,该书记述了榆阳区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135名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同时,为了让职工更好地了解国家时事政策、掌握法律法规、知晓各级工会动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区总工会投入10多万元为各基层工会征订《工人日报》100份、《陕西工人报》400份,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树立了工会组织的新品牌。
新时期、新形势给县区工会带来机遇与挑战。创新是工会工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不竭动力,面对成绩,不思进取,就会丧失机遇。工会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必须主动直面新机制、新形势、新时代,尽快调整自己,因地制宜去创造新的发展空间,用新方法、新思维、新理念,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群众,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榆阳区总工会 高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