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19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杏花春雨两相逢 多情的土地 早春三月 走好人生必经路 “二月二”龙抬头 曲江池畔柳丝长 春游桃花谷 谦谦“君子菜” 做一颗有微光的星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做一颗有微光的星

□郭少丹 神木供电分公司党群工作部

题记:一个人从出生就会带上家族的印记,好的家风如一股清泉,会滋养几代人。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农民,爷爷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革命,曾先后担任过乡镇副镇长、人民公社社长、公社领导等职务,但他的工资从50年代起是63.5元,到82年退休时还是63.5元,他革命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不求功名富贵,但求俯仰天地、无愧于心。尽管爷爷的工资在当时还算可以,但从我记事起,爷爷的床单就是补丁摞补丁,袜子也经常是补了又补,勤劳节俭几乎可以成为爷爷奶奶一生的代名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老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却处处与人为善,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与邻居相处得也极其融洽。在我印象中有两件事让我一直铭记在心。一次是爷爷外出办事领回来一个老乞丐,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乞丐衣着单薄,穿着一双漏出大拇指的鞋,冻得瑟瑟发抖。当时我们刚吃过午饭不久,奶奶问清楚情况后,急忙拿出中午蒸的两个馒头,又从篮子里取了三个鸡蛋炒了,虽然那时鸡蛋是自家的鸡下的,但对于我们来说鸡蛋也是奢侈品,我作为家里的老小,每天有特权才吃一个,其他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奶奶一下就拿出三个让我惊讶不已。那时我年纪小就认为这位老人肯定是我们家里的亲戚,等老乞丐吃完,奶奶又拿出一床被褥让他在热炕上睡了。等我午觉起来听见爷爷他们在隔壁聊天,发现原来是老乞丐在讲他的悲惨经历,奶奶在一旁抹眼泪。下午吃过饭,老乞丐说啥也要走,他说已经很感激我们一家好心人了,不能再麻烦我们了。我的几位姑姑当时也没有出嫁,家里一共两孔窑洞,爸妈和我一间,其他人一间,确实也没有多余的地方,爷爷叹口气,拿出自己穿了多年的羊皮袄,又翻出一双八成新的棉鞋递给老人说:“老兄弟,我家里人多也确实没办法再留你,这里有衣服鞋子和20元钱你拿着,你说山西还有个什么外甥,你拿着投奔他们去吧”。老乞丐说啥也不要,东西在四只手里传递了好几个来回。最后老乞丐看到爷爷奶奶坚定的表情,抹着眼泪穿上衣服走了,但是那双万分感激的眼睛和紧紧握住的手就这样定格在我年幼的心里。

还有一次是爷爷捡了一个皮包回来,听爸爸说包里是一个什么厂的现金支票,有三百多万,还有厂里的印章和700多元现金,对于收入微薄的全家人来说这些支票和钱无疑是天文数字。全家商量后决定赶紧把包送去那个厂子。原来是厂子的会计去转账时不小心把包弄丢了,正当厂里的领导和会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爷爷把包给送回去了。听爷爷当时说厂里的领导要给他三百元作为酬谢,他说啥也不要。“谁没个马虎、困难时,要是人人做点好事就都要报酬,这个社会就乱套了。”爷爷的话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至今响彻在我耳边。

在这样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的家风传承下,我的爸爸妈妈也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邻居家的老人孩子谁有个困难,他们都主动伸出援手。诚信、友善的家风,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在我们家中代代相传下去。

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小的细胞,无数个家庭的存在组成了社会。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印记,在一个家庭中人们互相影响,精神气质代代相传。优秀的家风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推动力,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不懈地传承、发扬,它也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广。

记忆中夏日的夜晚,我们常坐在皎洁的月光下纳凉,晚风吹过葡萄架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妈妈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就会骄傲地回答要做太阳,老师说太阳发光发热,给世界带来光明,最伟大。孩童时的稚语现在想来暗笑,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凡、最普通的那一个,但是今天想来,我们亦可以多读书,改变自己,传承优秀文化因子,做一颗平凡但有微光的星。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