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实力,服务职工更给力
——西安市总工会“全面建成西部强会全力争创全国一流”纪实之一·实力篇
2018年春暖花开之际,在西安工会医院,老人们在护理员的陪伴下,到花园般的院子里晒太阳、赏花草、谈天、游戏,享受宜人春光。不时有人慕名考察:法国理念、医养结合的养老到底啥样?老人们就讲出自己的故事:“之前一百个不愿意来,现在一万个不愿意走。”
正式开业还不到一年,西安工会医院的养老服务就已名声暴涨、人气大增。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来到西安,同行的卫生部长阿涅斯·布赞专程访问该院。但很少有人知道,该院的前身“西安市工人疗养院”曾经濒临倒闭。
这番涅槃重生是西安市总工会积十年之功,坚持不懈“建西部强会、创全国一流”的一个经典写照。
“五型工会”的突破口
西安,十三朝古都,改革开放使丝绸之路重镇绽放异彩。早在2006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提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目标。2010年,西安正式提出建设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现在,西安是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会工作,西安市总因时而动。2008年4月22日,西安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主席史南征以洪亮的声音宣告了全市工会的新目标:“建西部强会,创全国一流。”并把这一振奋人心的目标细化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实力型的“五型工会”。
五年砥砺前行,西安工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目标、方向依然不变。2013年4月24日,史南征在西安市工会十四大上更是明确提出:“全面建成西部强会,全力争创全国一流,团结带领全市职工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而奋斗。”这一宏伟目标也被具体为“五强五一流”。
但史南征刚到工会时,有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三五万元的事,市总班子要开会讨论两三个小时。没钱啊!”当时市总全年经费2000多万元,在西部不如昆明、兰州,只与银川持平。包括送温暖,市总只能拿出十多万元,所以有些基层工会只好包饺子送温暖。这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总建设西部强会的大环境格格不入。
“五型工会要上档次,得拿实力说话,无论哪个方面,没有钱都是唬人的空话。因此我们决策把实力工会作为突破口。”史南征说。
逼出来的改革
至今,有几件事让史南征记忆犹新。当初,他到市总工人疗养院调研。走进院子,野草疯长,房子都租了出去,换一任院长就盖两栋楼卖,员工工资靠租金和卖房子维持。“院长介绍工作还没完,要账的就上门了,上一年的煤款还欠着。”
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市总的8个工人文化宫,每个都有几十号人,嗷嗷待哺,全都靠出租门面房发放工资。自生自灭的煎熬中,有的财务混乱。更深入了解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债务高达2300万元,有的属于非法集资,欠账最多的一个文化宫债务达700多万元,靠出租门面房100年都还不完。
“关键是没有意义,一堆破烂。”史南征说:“工作乱套了,都谋钱去了,文化宫的阵地作用都没了。”
面对困境和非法集资的“定时炸弹”,留给西安市总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放思想,主动改革。
干部们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思想并不一致,转变起来尤其艰难。“有不少议论说,工会工作就是传统那些事,搞建设、上项目那是不务正业,替别人做事。”
从班子到普通干部,解放思想的工作没少做,仅大的会议就召开过三次。经过反复讨论、启发,新的观念逐渐成为主流:西部强会首先要实力强,实力强就得以非常规手段抓项目建设;换个角度,“包袱”都是潜在的“金碗”。
改革最先从文化宫迈出步伐。2008年,按照“机构重组、资产剥离、事业统管”的原则,将8个文化宫重组为4个,把文化宫的经营性资产全部从文化宫中剥离出来,财务统一收到市总管理。这样,首先杜绝了房屋出租中的跑冒滴漏和财务混乱。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剥离出来的经营性资产由谁来管?
2008年8月,西安市总引进经营专业人才,成立了建强公司。“建强公司完全是改革的产物,市总把文化宫的经营性资产交给我们,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营收入成为企业的稳定收益;同时公司为市总搭建起了一个融资平台。”建强公司总经理彭义东说。
有了这个平台,将原本就在优势位置的资产打包,与银行进行战略合作,贷款5000万元。“这是我们打造实力工会的第一桶金,这下就可以干事了。”市总上上下下都兴奋起来。
截至目前,建强公司已为西安市总累计融资4.2亿元,不仅偿还了文化宫的历史欠账,摘除了“定时炸弹”,而且为工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建强公司则通过滚动发展,已从最初的商用房屋经营管理,拓展到职工旅行社、中顺家政、世合物业、房地产业等七个版块。“下一步要成立集团公司,5年以后产值要达到1.5亿元,利润5000万元。”彭义东说。 (下转二版)
西安工会医院的护理员在陪伴老人 王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