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16日
头版
01

开启新时代“凿空之旅”

——陕西借“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世界分享开放创新成果

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一些与会者慕名来到西安西郊的丝绸之路群雕参观,追忆2000多年前张骞开启的“凿空之旅”。

透过丝博会这个窗口,笔者发现,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陕西正加快与世界共享开放创新成果,新时代的“凿空之旅”正徐徐展开。

从“骆驼商旅”到“钢铁驼队”:设施联通促进贸易畅通

11日,伴着一声长笛,载有1066吨乌兹别克斯坦绿豆的货运班列抵达西安,为中国人的餐桌带来浓郁的中亚风味。2013年以来,陕西已开通西安至德国、波兰、匈牙利、芬兰及中亚国家的8条“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钢铁驼队”满载棉纱、板材、机电产品每日往来不息。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近60条国际航线将西安与世界相连……今天的丝绸之路,早已不再与驼铃和黄沙为伴。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大大缩短了陕西与沿线国家间的时空距离。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北地区的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构建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高效便捷的立体大通道,内陆新型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在丝博会上,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公司展区人头攒动。公司总经理杨健说,他们的拳头产品电动公交车可在极端温度下安全行驶,很受国外客商青睐。

“兰州有包括‘长安号’在内的多条国际货运班列过境,产品15天就能到达德国汉堡,成本大大降低。”杨健说,公司今年预计向欧洲出口100辆公交车。

基础设施的联通让贸易往来更加畅通。今年第一季度,“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货运量达7.9万吨,超过2017年全年总量,出口贸易国从24个增加到30个,进口贸易国从2个增加到6个。

从“文明交汇”到“互利共赢”:“中国制造”让沿线人民得实惠

丝绸之路自古便是文明交汇之路:东方的丝绸、瓷器、铁器一路向西传播,西域的石榴、胡椒、亚麻进入中国。

在张骞凿空西域2000多年后,产自其故乡的“新舟”系列支线客运飞机已在津巴布韦、尼泊尔、喀麦隆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条航线服务,累计运送旅客1100余万人次。

英国诺丁汉市政厅行政长官柯睿恩说,“中国制造2025”广为人知。这次来西安参加丝博会,就是为了吸引高科技企业到诺丁汉投资,“分享中国的创新成果”。

中国电建西北院近年来在老挝、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了超过80个建设项目,目前已有30余个完工。2017年公司海外项目招聘当地员工525名,为所在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