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以“三个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西安4月14日电(记者 刘书云 张斌 薛天)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按照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思路,确立了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2018年,陕西国内生产总值2.44万亿元,同比增长8.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9.3%。
“枢纽经济”:激发“内连外畅”新活力
“西成高铁开行频次堪比城际公交车。”经常往返西安和成都两地的西安市民刘珂感叹。如今,西成高铁日均发车117趟,高峰时期每天超过140趟。西安铁路局日均发送旅客4.79万人次,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作为古丝路起点的陕西,再次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近年来,陕西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宏图”尽显。
眼下的陕北,春意盎然。延川县乾坤湾镇碾畔村的郝世斌在为新一年的生意忙碌。去年8月,全长800多公里的陕西沿黄观光公路建成通车,公路刚好经过郝世斌的镇上,不仅让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也带来了人气和收入。
这条沿黄河而建的公路经过榆林、延安、渭南、韩城4市12县市、72个乡镇、1220个村,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动脉,直接受益人口达220多万。
日趋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正成为陕西区域整合发展的助推器。西安至郑州、太原、成都、兰州的高铁已开通,至银川、重庆和武汉的高铁即将建成或正在规划施工。未来5年,穿秦岭高铁环线将给西安、成都、重庆三个西部城市融合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西安还开通了至美国芝加哥、荷兰阿姆斯特丹、越南河内、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韩国首尔等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咸阳国际机场年发送旅客446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1万吨。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强说,陕西正探索尽快形成“航空带动、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真正把陕西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驱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门户经济”:筑起向西开放新高地
以对外开放、合作为内容的“门户经济”,以“陆空联动”方式在三秦大地推进。
不久前,在对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反复评估后,阿拉山口黑土地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帝雄决定与“长安号”长期合作,将自己在哈萨克斯坦租赁50万公顷土地产出的小麦、菜籽所加工出的面粉和菜籽油运到西安后发往全国。
“‘长安号’让我告别了过去国际联运在申请车皮、办理整体手续等产业链上的痛点,从数量和时间上都得到保证。陕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位置,从这里以800公里画一个同心圆能覆盖约5亿人口。”吴帝雄说。
积极拓展国际线路争取多类型口岸资质,用“舱单归并”解决通关手续耗时长、耗费高的难点;用北斗卫星系统对在途集装箱位置、施封状态、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实时跟踪……2018年,“长安号”积极创新,实载开行量、重载率以及货运量在全国领先。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