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10日
头版
01

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锻造高水平“工匠”启示录

编者的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经过多年的培育、磨砺和成长,如今的宝鸡“老字号”工业企业——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人们有口皆碑的“技师摇篮”“工匠高地”。

在宝鸡机床集团,既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田浩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晓佳,又有陕西省“三秦工匠”杨忠州,陕西省机械行业产业工匠张云飞,等等。据统计,宝鸡机床集团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已达300多人。在这些工匠推动下,公司年收入达到30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成为提供智能型设备的国际化优秀企业集团。

一名真正的工匠,需要几十年打磨。那么,宝鸡机床集团缘何能培育出这么多靠得住的工匠?近日,笔者深入了解了“宝机工匠”的作业流程,零距离探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最终结论是:“工匠”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个滴水穿石、千锤百炼的过程。

“三秦工匠”杨忠州为青工传授技术

启示一

做精主业是锻造能工巧匠的“砺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

宝鸡机床集团就是坚持“本分”的优秀代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企业热衷多元化,有的企业动辄玩“跨界”,还美其名曰“求新求变”。岂不知,几个回合下来,新的业务没做大,反把原来的主业优势丧失殆尽。作为“三线”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机床制造企业,宝鸡机床集团始终坚守机床主业不动摇,50多年心无旁骛,几代干部职工以“匠心智造中国好机床”为使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着“树百年企业,创世界品牌”的愿景进发。

“机床号称工业的母机,是工业化的基础和摇篮。宝鸡机床集团之所以始终坚守机床主业不动摇,一是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机床工业的发展,我们肩负着做大做强中国机床工业的历史使命;二是我们坚信中国人能做出好机床,我们有这个信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强说。

肩负使命,胸怀自信,宝鸡机床集团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国内机床行业的排头兵。50多年来,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变化,公司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强基固本、练好内功;始终坚持“铁拳抓质量,精心创品牌”。如今,曾经的国内同行兄弟企业,有的折戟沉沙,有的命悬一线,唯有宝鸡机床集团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机床工业的一面旗帜,可谓不辱使命。

践行使命靠人才,做强主业靠人才,攀登机床工业顶峰更要靠人才。从企业成立起,宝鸡机床集团就视“才”如命,一门心思培育自己的“本土人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就探索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育和奖励机制,绩效考核,按劳取酬,成为宝鸡企业界薪酬制度最早打破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的先锋企业。宝鸡市民应该记得,那个时候的宝鸡机床集团,每年都要敲锣打鼓给有功之才披红挂彩,奖励洗衣机,令人羡慕。

如果说,坚守机床主业不动摇是宝鸡机床集团的“立企之策”,注重人才培养则是宝鸡机床集团的“立企之本”。正因为主业核心战略在先,人才支撑全面跟进,才有了宝鸡机床集团跃升国内机床龙头和机床工业工匠辈出的双赢局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宝鸡机床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公司没有坚持心无旁骛聚焦实业,聚精会神做精主业,而是“中途换车”,那么必然导致大量的“工匠”和专业人才流失,就不会有今天的“宝鸡机床”这个品牌。

启示二

科学机制是锻造能工巧匠的“烈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宝鸡机床集团就是人才培养机制的践行者。该公司“工匠”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清一色都是本土培养,二是高技能人才并非个别而是一个群体。这一切,缘自企业有一套科学严格的人才培育和考核评价机制。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今年49岁的麻建军,自1989年进厂就是一名试车工,居然30年没挪过窝。在同一个岗位干30年,而且面对的是冰冷枯燥的机器,试问几人能坚持下来?然而,麻建军坚持下来了,立式加工中心的翟江利也坚持下来了,还有成百上千的技师都坚持下来了。因为他们身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他们向前走。

这股无形的力量就是宝鸡机床集团人才成长五级通道。公司颁布实施《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和《技能人才评聘、考核办法》,设立生产技术骨干、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宝机工匠5个等级的技术职务,鼓励各类人才扎根一线,岗位成才,打通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员工薪酬制定和发放就以五级通道为依据,有技能者多拿,贡献大者多得,“凭本事吃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宝鸡机床集团对员工技术职务的评聘,与其他企业有着本质不同。一是公司不与社会类职称评定挂钩,无论你是博士还是高级技师,来到宝鸡机床集团必须从五级通道的最低级评起,保证了人才队伍的高纯度和契合度;二是技术职称并非一“评”永逸,公司对职称评定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审复评一次,一旦不合格,职称和薪酬当即降级处理。如此一来,就杜绝了混职称、靠关系评职称等不良之风。

宝鸡机床集团职称评定“严”字当头,但在薪酬方面从来不亏待技能人才,田浩荣、杨忠州、李宏林、翟江利、麻建军等高技能人才的月收入几乎与公司管理层不相上下,但公司也不会为不符合条件者多发、乱发一分钱。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