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扶贫路上显初心
——记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草庙村驻村帮扶干部杨志勇
杨志勇(中)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小杨热心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也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他。”
“每月到家里看望好几次,比儿女都关心我们。”
……
被村民赞不绝口的小杨是陕西工人报社派驻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草庙村的帮扶干部杨志勇。
草庙村距城区30余公里,2015年3月由原草庙村、荆竹园村合并而成,总面积21平方公里。东临黄石滩,南与五里镇牛山村交界,西靠牛山主峰。全村耕地面积1972亩,山林面积10575.6亩,是典型的山大人稀土地贫瘠的传统农业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全村389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了近三分之一。
“多亏了杨志勇和大家的真心帮扶,让我们今年整村脱贫摘帽在即!”村支书何万安感慨地说。如今的草庙村,不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干部群众更充满了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
一次次走家串户 问需问计聚民心
杨志勇驻村伊始,有的干部群众心里不满意:“派一个文人来扶贫,除了能写点文字,还能干什么实事?”面对这样的质疑,杨志勇更加坚定了扶贫初心,决心干出个样来,用真情和实干赢得村民信任。此后,他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与驻村第一书记等帮扶干部,每天不管天晴下雨,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摸民情、找问题,定思路、想办法。
“脱贫致富不能落下任何一户任何一人。不管有多大困难,咱们齐心协力去克服。”在杨志勇的扎实帮扶下,村民开始慢慢接受他,与他推心置腹,话家常论发展。在入户调查、“把脉问诊”之后,他结合实际,因户因人制宜、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重拾信心,决战贫困。
“勇哥住在村里的学校,除了吃饭在,其余时间很难见到他,常常天黑了才‘家访’回来,半个多月就瘦了8斤。”草庙小学校长王彬安回忆说。
细数杨志勇的扶贫工作日记,自2018年4月3日驻村扶贫至今年6月底,总计出勤387天,平均每月达25天以上。用他的话说:“我不是在村里扶贫,就是走在扶贫的路上。”
有村干部和他开玩笑:“你整天跑来跑去,把公家的油都烧没了。”而事实是:他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花自己的钱,服务的是干部群众,办的是贫困户的事、村里的事、大家的事。一年多来,他开车扶贫的行程达2万多公里,用真情换来了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