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共产党人信仰的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重要指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8月18日,演员们在演出中。当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收官文艺活动在甘肃会宁举行。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福建省长汀县是红九军团的长征出发地,那里的一座木质廊桥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征兵的等高线——“人比枪高当红军。”长汀县濯田镇,烈士的名单刻满了纪念馆整整一面墙——在册烈士917名,大部分参加了红34师,几乎都长眠在湘江之畔。
长征,书写的是奋斗历史,树立的是信仰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哪里寻找?就镌刻在那条生命等高线上,在那面烈士纪念墙上,在无数生死与共、守望相助的故事中。”在长汀县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颜珂说。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中宣部6月11日至8月18日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有1300余名记者追随当年红军长征步伐,深入实地采访,累计跨越1.6万余公里,推出万余篇报道。
“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在湖北十堰郧西采访的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杨慧华感触颇深。
一路走来,杨慧华都深深感受到红军长征所到之处,让农民做主人、为农民谋幸福的主张。“这不仅是印在纸上,写在墙上,更是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记在心上。”
杨慧华说,长征精神是一批批红军战士不怕吃苦、不惧牺牲,无坚不摧、顾全大局的革命英雄主义,也是牺牲小我为革命、坚定不移相信党的军民鱼水情,谱写出的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最年轻的讲解员,24岁的周平青对长征故事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她印象最深刻的长征故事是湘江战役,印象最深刻的长征人物是“断肠明志”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