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媒体联动优势 传播“一带一路”好声音
——“全国工会媒体丝路行”(宝鸡站)综述
(上接第一版)
看中国来宝鸡 探秘宝鸡制造
凤鸣于岐,翔于雍。
宝鸡是华夏文明之源,是炎帝故里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西周青铜酒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是“中国”两字的最早记录。馆藏兵器、战车、农具代表着先秦时期制造业的精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五”和“三线”建设过程中,国家在宝鸡布局了一批工业项目,奠定了宝鸡工业基础。经过70年发展,工业企业达到6200余户,涵盖38个门类,317个行业,形成以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军工电子信息、石油铁路电力装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宝鸡制造”。目前,宝鸡正在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开始了装备中国、走向“一带一路”和全世界。
9月10日,记者们走进港珠澳大桥42万吨钢箱梁结构生产企业之一的中铁宝桥集团公司。一踏进企业生产线,大家便对钢桥梁、钢结构、铁路道岔等产品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实物、探工艺、询规模、记笔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出击,新闻人的担当和使命瞬间跃入眼帘。
“宝鸡牛,宝鸡的企业更牛!”《浙江工人日报》宣传策划总监蔡东鸣说,高速道岔、钢箱梁结构等先进制造业技术以前都是国外垄断产品,中铁宝桥通过努力攻克了技术难关,支撑了中国高铁标准的问世,也为中国高铁走向“一带一路”奠定了技术基础,我们一定要挖掘报道好企业的科研成果。
“‘一带一路’沿线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中铁宝桥一工作人员看到媒体记者观看宣传展板时说,刚刚开通的马来西亚中马友谊大桥在“一带一路”沿线,钢箱梁结构就是我们提供的。说话间,自豪自信溢于言表。
数控机床是我国制造业最重要的“工业母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标尺。走进宝鸡机床集团,大家认真倾听宝鸡机床智能数控系统和智能机床的前沿工艺,聚焦数字化工段两人管理一条生产线的高科技,挖掘宝鸡机床“中国芯”系统,实现智能化加速转型的一系列故事。
“宝鸡制造还有更多的惊喜!”宝鸡市市长惠进才说,宝鸡是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或分中心17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2件,有60多种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一系列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扬名中外,港珠澳大桥、第一艘核潜艇、神州系列飞船都有宝鸡制造的贡献,我国大型客机C919上天、先进战机量产,4500米深潜器入海、导弹万里奔袭、空天电眼等多项高新装备也都与宝鸡工业相关。
目前,宝鸡的机床工具、钛产品、石油装备,苹果、猕猴桃等众多“宝鸡造”和“宝鸡产”漂洋过海、走出国门,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全世界。
老劳模带出新劳模 宝鸡技工走向全国
青铜铸文明,模范首当先。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陈列文物,无论是鼎、簋、鬲,还是编钟、兵器和战车配饰,精益求精的工艺承载的先秦时期的工匠精神令人惊叹。
9月10日下午,大家参观了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贮藏基酒仓库的酒海(荆条编制的储酒大酒篓)。了解了古老酒海的制造工艺后,记者们纷纷为古人的匠心点赞。“酒海”是用秦岭荆条编制,用白棉布裹糊内壁,并在白棉布干透之后,再以麻纸进行百层裱糊,而每一层的麻纸裱糊均需要在上一层麻纸自然晾干之后才能进行,最后以菜油、蜂蜡等涂封。
“裱糊一层,在外层贴一张麻纸条做标记,确保100层,很是精细。”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军指着大酒海外壁说,白色七八公分宽,间隔有序的裱糊足足100个,不多不少。听了陈军的介绍,大家你争我抢,数着标记,触摸匠心。
宝鸡工匠之星,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酒体设计中心高级品酒师林克明随机品咂一口,便能识别酱香型、浓香型、凤香型具体白酒品牌,品出酒精度数和款型的工匠绝活,是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明星基酒职工胡建勤、刘锋、冯涛和王胜利等酿酒师“三斤粮食酿造一斤酒”的精湛技艺和匠心传承,成为一些记者探秘3000年无间断酿造工艺的突破口。
“宝鸡有厚植工匠文化的土壤。”《中国工人》杂志总编辑李瑾是航空工业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子弟,从小生活在宝鸡的她评价说,宝鸡城市不大,但企业不少。大家接触的人,要么是一个企业的,要么是附近企业的,大家都是职工,没有谁看不起谁,工人阶级的地位一直较高,匠心文化一直比较浓厚。
宝鸡机床集团工匠培养模式,是宝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试点,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集团田浩荣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内,记者们详细聆听着“双五”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五级一线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五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运行模式。
“老劳模带出新劳模,值得上海一些企业学习。”《劳动报》副总编辑、工会中心总监赵迎佳一边查看他们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责任书,一边点赞:技能大师带徒弟模式,有目标,有要求,有时间节点,不仅为企业培养了50多名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也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的一种有效尝试。
宝鸡机床集团工会主席袁炜介绍说,2017年,李克强总理来企业视察,亲切接见了三秦工匠李晓佳,给了广大职工巨大鼓舞。这两年,他们按照李克强总理寄予宝鸡“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殷切期望,不断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宝鸡产业工人队伍改革贡献了宝鸡机床的智慧。
企业发展离不开工匠,企业品牌也离不开工匠。王汝运是中铁宝桥的名片,白芝勇是中铁一局集团五公司宝鸡精测分公司的技术大拿,席小军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公司的骨干……
城市的知名度,也离不开工匠品牌。提起巨晓林,不仅是宝鸡的骄傲,也是全国产业工人的骄傲。提起宝鸡籍桥梁专家、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那更是中国的骄傲,世界的骄傲。
工会媒体联动 为“一带一路”放歌
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
开放包容,传扬丝路精神。
9月10日晚,在“全国工会媒体丝路行”座谈会上,各家工会媒体社长、总编辑畅谈了此次活动的收获、认识以及未来的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宝鸡是起点不是终点。参加活动的工会媒体将一路西行,真实、及时、生动、全面地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及主要地区的发展进步,让人们透过媒体这扇窗,深切感知丝路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恒久魅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打下坚实根基。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