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市总工会开办专题培训班,“实战”中破解不敢谈、不会谈——
一次“高言值”的模拟协商
一边是工会主席领着3位职工代表有备而来,一边是公司经理带着3位中层严阵以待,每个人都捧着一个本子、捏着一支笔。各自理了理面前写满标记的材料,大家的表情都十分严肃,气氛略显紧张。背后大屏幕上的关键词透露出主题:集体协商。
双方坐定,相互打量,有人轻声说了句“开始”后,企业方首席代表,经理渊晨蔚首先发言:“公司成立14年来,前9年快速增长,一直是行业老大,但在2012年后,被两家公司超越,现在竞争激烈,价格走低,但无论如何,公司还是愿意与职工分享发展成果的。”
职工方首席代表、工会主席何方接过话茬:“我们希望协商今天就能有结果,而不是以后再谈。”
一场“高言值”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就此开谈。
情理兼具的模拟演练
职工代表王皓以情动人:“快递小哥为了保证快件不被淋湿,用自己的衣服遮住了快件……”他讲了两个小故事,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公司发展是一线员工辛勤付出的结果,但是现在的薪酬有些偏低。
人力资源部部长荣婧回应道:“受大环境影响,现在各项工作都很困难,但公司已经努力做了大量关爱员工的工作。”
职工代表王玺娟抛出两项诉求:将中晚餐补贴从每天8元提高到20元、节假日发放200元福利,在陈述具体理由时,她也打出了感情牌,“当你们都回家睡觉了,我们还在做当天的收尾和明天的准备工作。”
“物流配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的人工成本高达44%,而公司去年利润微薄,增加待遇可能会使企业运转不下去。”
“我们不是在送快递,就是在去送快递的路上。”
“夜班津贴是有法规依据的。”
……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如果不是看到“西安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等字样的提醒,会真的以为这是一场工资谈判。
实际上,这是日前西安市总工会举行的以模拟演练为核心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现场。在为期一周的封闭培训中,53名来自各基层单位的工会委员、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在西安职工大学经历了强化学习和两轮、9场模拟谈判演练。
破解不敢谈、不会谈
“目前,西安市各类企业普遍缺乏工资协商谈判人才,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突出,因此我们对症下药,组织了这次培训,一方面解决理论、方法问题,另一方面着重实战演练,通过模拟谈判,亲身体验,积累经验,为全市深入开展集体协商培养骨干人才。”西安市总基层工作部部长许丽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西安市总工会请来了专家、教授、律师为学员讲授相关基础理论、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了集体协商流程、实操、策略与技巧等内容。
为了让“谈薪”的过程更有针对性,培训班还找来了虚拟公司的详细资料——某快递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的经营发展状况和近年来在激烈竞争中效益下滑的情况,丰富的数据、图表显示了公司的基本状况、员工构成、薪酬体系等关键信息。
模拟案例还给出了谈判双方的协商议题。职工方包括:提高特殊节点的工价或加班费、建立高温及低温补贴、为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5条;企业方包括: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引导和素质提升、关心关爱职工个人生活。具体目标则需要学员根据虚拟情况自行确定,并从中寻找充分的理由,通过现场谈判争取达成目标。
53名学员全部参加了模拟演练,7场谈判“实战”让每个人亲身体验了谈判前的调查研究准备、确定具体议题、组织启动协商、使用谈判技巧、实现协商双赢等环节。一位学员说:“亲身体验后,我们每个人回到岗位上,都可以独立组织启动企业的集体协商了。”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