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国又一项重点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出炉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或将推广应用
本报讯 (记者 杨志勇)日前,记者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我国又一项重点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出炉,由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文化工作者卫高潮先生担任负责人,历经十年潜心研究的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创建及其推广应用》,经项目验收委员会专家严格评审判断,一致通过评审验收并准予结项。
该研究成果将两千多年来历史遗存的仅有2000个单字的章草书丰富到6825个单字,使章草书作为独立书体和完整字库,实现了和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对接,为中文计算机字库增加了新的字体,填补了一项空白。据了解,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首次为书法独立书体专门立项。专家表示,该项目研究具有“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书法故乡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贡献。在这一领域较好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建性发展。
章草作为一种书体,上承篆隶,始创于西汉,字字独立,互不相连,是隶书的快捷写法,至东汉末年已臻于成熟,是东汉和魏晋时期通行的一种重要书体。作为草书之祖,章草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的活化石,它的出现,是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以实用为第一要务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章草一体虽行时不长,但其艺光之珍却历世不坠。然而,文献遗存的章草单字仅有2000个,要将其创建成为一个规范完整的独立书体字库,学术难度、创建强度非寻常可比。
据介绍,该项目研究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文化文艺工作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思想要求,取材于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发展史中与章草书体和章草书法文化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以王世镗先生的《章草草诀歌》《稿诀集字》为法则,以西汉以来历代章草书传帖、新时期出土的简帛以及散见的章草书作品为基本资料,以偏旁部首和章草书的规范符号为主要对象,以《章草大典》《章草字典》为基本参照,按照国标GB2312字库的要求和“六书”的造字规则以及书写的自然自由性逐一书写字模,然后进行扫描、录入、矢量、质检、测试、转化等环节工作,最后形成了章草书字库。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