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
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堵点
(上接第一版)
聚焦政府拖欠企业各类款项情况
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李育森委员向省财政厅发问,目前我省政府拖欠企业各类款项情况如何?清偿工作进展怎样?
省财政厅副厅长刘红春说,截至9月30日,全省已清偿欠款182.05亿元,清偿进度为50.27%,省级单位清偿欠款3.52亿元,进度为54.8%,完成了今年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下一步,按清欠工作要求,督促仍有欠款部门制定还款计划落实资金,加大政府债券用于清欠还款力度,对欠款较多市(区)进行督查检查,对违规举债、欠债不还的部门单位追踪问责,确保全面完成清欠任务。
聚焦人才引进难 留住难顽疾
中小企业人才匮乏是常态,尤其是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王建领委员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问,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省人社厅厅长张光进说,近年来,省人社厅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近三年,全省共培训95.96万人次,累计发放职业培训补贴4.82亿元,建成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共计80个。通过就业补贴降低中小企业用人成本。2017至2019年10月底,全省共为中小企业发放社保补贴5691.88万元,吸纳就业困难人员9685人;对5075名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的中小企业发放培训补贴456.17万元。
张光进透露,下一步,将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大规模开展陕西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33.64亿元用于培训65万劳动者,要求企业职工培训占培训总量1/3以上。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政府补贴标准为中级工每人5000元、高级工每人7000元。积极引导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优化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中小企业人才紧缺方向,分析中小企业人才流入和流出的具体原因,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加强就业岗位匹配,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中小企业有效对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顺畅流动。创新实施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发项目。切实加强人才服务宣传工作,引导就业观念转变。通过全国全省性的引才活动、政策发布会、项目对接会和成果展示活动等,建立起面向省内外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针对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人才职称评审(认定)等方面的政策宣传。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如何?如何帮助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如何推进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进一步改进办税服务……
在12个专题询问结束后,副省长方光华作表态发言。他说,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找准问题产生的症结,对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性、趋势性和共性问题拿出具体解决办法,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在政策落实、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权益保护、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