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胖五”发动机“产房”探秘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新华社 郭文彬 摄
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在成功的背后,不仅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潜心攻关,还有众多奋斗在生产一线技能工人的执着坚守与默默付出。
高质量完成8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总装任务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7103厂总装车间液氧煤油装配组,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长征五号发动机的“产房”,而工作在这里的技能工匠们,正是“胖五”发动机的“助产士”。
走进航天六院7103厂总装车间液氧煤油发动机总装厂房,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工人正在忙碌着,这边有人小心翼翼地拧紧螺丝,那边有人专注地锉修导管,近处操作台前有人正认真观察图纸,还有人正仔细核实数据,远处三五人一组配合着吊装转移发动机产品……液氧煤油发动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液氧煤油发动机装配组,主要负责各型号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装配、分解再装、试车后配合处理检查、清洗改制等工作,所有交付和参加试验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机,都出自他们之手。这支“胖五”发动机的“助产士”队伍,从十几年前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余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在面对各类紧急任务、重要型号、生产难题时,这支年轻的队伍总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挺身而出、攻克难关。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总装,最重要的是把几百根长短不一、材料各异的导管搭接好。如果把火箭发动机比作人体,这些导管管路的作用就相当于血脉,导管装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工作质量。相较于常规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导管还具有强度高、尺寸大、数量多的特点,装配难度非常大。这就需要总装技能工匠运用他们严谨的态度、灵巧的双手、敏锐的双眼,精确地对接每一根导管,精准地拧紧每一颗螺丝,助推长五遥三火箭遨游太空。 本报记者 王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