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农民工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中铁一局杭州地铁7号线江东三路停车场项目部加强农民工规范化管理见闻
(上接第一版)
在建设宿舍楼的同时,项目工会群策群力,参考美食城建设经验,为“工友食堂”引进两家专业餐饮公司,严格实行“食品留样48小时”制度,做到全员持健康证上岗,采用生物油清洁环保燃料……记者走进一家食堂,今年52岁、来自四川乐山的厨师叶登高正在剁肉,肉是刚送来的新鲜肉,他说:“这儿四川人多,项目部请我来就是为了满足四川人的口味。”在这儿,还有陕西厨师、安徽厨师,才确保了顿顿饭菜美味可口、品种丰富。
陈新平说,为了确保农民工吃好、吃饱,项目部免费给“工友食堂”提供用地、用房,免除水电费,让他们将这部分钱都用在农民工身上,所以“工友食堂”的主食全部免费。在食堂旁边,建有1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多人就餐的大餐厅。蒋斌说,在这儿吃饭,干净卫生,光照好又通风,还不用洗碗,几百人坐在一起吃饭,热闹得就像一个大家庭。
人性化管理让农民工生活有滋有味。
吃过中午饭,来自安徽今年49岁的农民工吴福九正坐在宿舍里抽烟休息,刚从老家赶来的妻子陈水英在一旁收拾衣服准备用公用洗衣机洗衣服。小房子因妻子的到来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显得十分温馨。
吴福九是木工,今年4月份来到该项目,觉得各方面条件不错,就把妻子叫来做小工。陈水英说:“我一来,与他住的人就搬走了,专门给我们腾出了这间房子。”像这样的夫妻房,该项目部共有12间,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吴福九乐呵呵地说:“两口子住在一块儿好是好,就是晚上想和大家喝个小酒,喝不成了。”
为了让农民工生活好,项目部推行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因人多,上工前集中洗漱是一个大问题,项目部便购买两台大功率空气能热水器,确保一年四季、全天24小时供应热水。为了方便农民工洗衣服,在“工友之家”安装了30多台共享投币洗衣机。杭州雨多,项目部又搭设了晾衣棚,随着女工增多,又及时将男女晾衣棚分开。这样的人性化考虑,让陈水英觉得十分暖心,她说:“男女毕竟有别,衣服混搭在一起不太美观。”
走进项目超市,记者看到商品琳琅满目,价格还不贵。陈新平说,在引入商家时,项目部不仅免费提供场地,还对商品进行严格限价,使之低于市场价。由于项目部所在地较为偏僻,且未通公交,由项目工会牵头、项目部出资,开通了“中铁巴士”,免费让职工和农民工乘坐。为了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项目部在餐厅安装了投影仪,随时播放时事新闻、热门影片、安全警示片等。杭州地铁公司称,中铁一局项目“工友之家”建设得好,实现了农民工“拎包入住”,且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人情味十足。
智能化让维权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当天晚上,在赶往中铁一局另一个工地的路上,陈新平突然接到当地政府的通知,让查一下他们工地是否有一名从新疆乌鲁木齐回来的农民工,要求尽快去做核酸检查。陈新平随后给几家劳务公司负责人打电话,十几分钟后报来结果:“这个人不是我们项目部的。”
能在十几分钟查清一件复杂的事,得益于他们完备的智能系统。项目部在“工友之家”内建有办公楼,为每个作业队提供两间智能化办公室,项目部每一名农民工的信息都被录入其中。
该项目体量大、工期紧,工程建设全盛时期在场工人达到1500人。为了将农民工管理工作抓深、抓细、抓实,项目部与浙江工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既实现了工程施工可视化管理,提高了智能管控水平,也使农民工管理更加精准有效。据项目部副经理姚睿介绍,智慧工地共分为7个板块,包括住宿管理、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实时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塔吊监控系统、过磅影像系统等。比如,以往工地门卫采用记录登记方式,存在字迹不清、信息追溯难、不易储存等难题。采用门卫访客系统后,通过刷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实时记录人员进出及测温情况。
记者看到,在“工友之家”每间宿舍门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农民工需扫码添加入住信息,项目部还在住宿区、各个出入口安装转门式人脸识别系统,与智慧工地平台对接,对每位职工和农民工出入动态、出勤率等实现动态化、精准化管理。该项目部农民工规范化管理经验受到杭州地铁公司充分肯定,被誉为杭州工程建设的标杆。
中铁一局集团工会主席王力说,杭州地铁7号线江东三路停车场项目部以央企的担当和责任,创新管理手段,科学有序加强农民工规范化管理工作,既是为农民工谋幸福,也是为企业谋发展,极大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把“创百年优质工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书写在江浙大地上。 □本报记者 阎瑞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