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 砥砺前行
——陕西工人报社历史沿革
◎1950年2月7日,《西北工人报》(陕西工人报前身)正式创刊,由西北总工会领导,面向西北地区。
◎1953年8月,《西北工人报》改为《西北工人》杂志,受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委托,由西北人民出版社领导和主办,胡海兼任总编辑。报头字采用黑宋体。
◎1955年3月,《西北工人》杂志(半月刊)改为《西北工人报》(三日刊),仍由西北人民出版社领导。
◎1956年1月,经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同意将《西北工人报》改为《陕西工人报》,并于同年5月1日出版(周报)。该报对外独立,社内行政管理同陕西日报合并,受陕西日报编委会领导。报头字采用仿毛泽东书体。
◎1957年1月,《陕西工人报》由周一刊改为三日刊,为陕西省总工会机关报,仍在陕西日报社办公,方枫任主编。
◎1958年4月,报社迁址陕西省总工会办公,于成任总编辑。
◎1959年1月,《陕西工人报》由三日刊改为双日刊。
◎1960年10月,《陕西工人报》停刊。
◎1982年2月1日,陕西省总工会发出《关于设立采访通讯部的通知》,决定一面与《陕西日报》合办《工人园地》(旬刊一版),一面积极准备恢复《陕西工人报》,时任负责人钱明镜。
◎1982年8月7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第十五次办公会议“同意省总工会党组《关于恢复〈陕西工人报〉的请示报告》。同年9月,撤销省总采访通讯部,与陕西日报编辑部合办的《工人园地》停刊,编制为20人组成报社。同年11月9日至12月7日,《陕西工人报》先后共试刊5期(四开四版)。时任负责人为钱明镜、张立明。报社设立部门有综合组、新闻组、群工组。
◎1983年1月4日,《陕西工人报》正式复刊,为四开四版,周报。通过邮局国内公开发行,当年发行量达3万份。报头字由舒同亲自题写。
◎1983年7月5日,《陕西工人报》改为周二刊。
◎1984年4月,任命石文彬为陕西工人报总编辑,组建编委会,编制增至20人。报社设立第一、二、三、四编辑室,群工组,总编办和行政办公室(包括广告科)。当年发行量升至5万份以上。
◎1986年10月,省编办批复报社编制增至40人。当年发行量为10万份。
◎1987年1月,《陕西工人报》改为周三刊。当年发行量维持在11万份左右。
◎1989年到1991年,《陕西工人报》的发行量升至12.97余万份,接近13万份。建立了激光照排室。
◎1991年9月,省编办批复报社编制增至45人。
◎1992年9月,陕西省总工会任命王银胜为报社社长,石文彬继续留任总编辑(高级职称延迟退休)。报社设立部门有编报部、记者部、专题部、副刊部、摄影室、经济信息广告部、办公室。
◎1993年1月,报纸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仍为周三刊,报头字采用王羲之字体组合拼成。当年发行量为7.7万份。
◎1993年8月,陕西省总工会任命段文哲为报社社长、总编辑。
◎1994年7月,报纸增刊为周四刊。随之在1996年调整版面布局,分别为: 政文专刊、劳动专刊、经济专刊和职工副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编采部门。另有办公室、广告部、美术摄影室。
◎1998年1月,报纸为周五刊,开设了周末版《北国周末》。当年的发行量维持在5万份左右。
◎1999年4月,在调整版面布局的同时,部门设置有要闻部、社会新闻部、维权新闻部、副刊部、美术摄影部、办公室和广告经理部。
◎2000年7月,陕西省总工会任命霍济成为社长,组成报社新的领导班子。至此,报社领导体制一改总编辑为法人代表负责制,为社长法人代表负责制。同时设立社委会和编委会。部门设置有要闻部、综合新闻部、维权新闻部、美术摄影部、广告经理部、行政办公室。
◎2001年3月,陕西省总工会任命刘鹏为总编辑。同时,报社编委会撤销,保留社委会。部门设置维持不变。之后增设了总编办公室、社长办公室和发行部。
◎2004年3月1日,陕西省总工会任命严天池为社长、代理总编辑。
◎2008年1月1日,报社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合作,创办了《煤化专刊》。
◎2009年11月13日,陕西省总工会任命冯瑜为社长。
◎2010年6月,举办了创刊60周年庆祝大会,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其他省市工人报代表,以及省内众多大型企业、各级工会到会祝贺。
◎2012年9月,陕西省总工会任命韩庚为总编辑。
◎2013年5月31日,陕西省总工会任命贺宾哲为社长,组成报社新的领导班子。8月5日,对报纸报头进行更换和调整,恢复使用舒体字的报头。本报《四访青石崖》报道,荣获2012年度陕西报纸“传播创新奖”。
◎2014年3月26日,一版编发《宝鸡海螺公司维护职工权益从小事抓起》一文,刊登后被全国32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当年,本报荣获“2013-2014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年度创新奖”,是全国工人报刊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9月5日,暂停《延长专刊》出版。12月15日,成立编委会,隶属社委会,执行总编召集编委会会议,执行编委会决议。
◎2015年3月1日,报社正式代管西北二路院及门面房,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4月13日,正式撤销报社驻宝鸡市、安康市记者站。
◎2016年5月3日,陕西省总工会任命梁仁义为社长、总编辑。9月,省编办批复报社为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差额补贴事业编制33名,社领导职数4名(1正3副)。
◎2017年10月,陕西省总工会任命王琴茹为社长、总编辑。同年8月,省编办核定报社差额补贴事业编制32名,社领导职数4名(1正3副)。
◎2018年2月9日,召开了中断20多年的报社工会会员暨职工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有关分配、绩效等重要制度。民主化建设迈出了可喜一步。同年报社首次实现退税44.8万元。
◎2018年4月,报社新媒体部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开始起步。7月11日,陕西工人报社纸媒、数字报、网站、公众号融媒体正式上线。
◎2019年9月9日,由陕西工人报社、宝鸡市总工会主办,陕西省建设工会协办的“全国工会媒体丝路行”在宝鸡市启动。《工人日报》、中工网、《中国工人》杂志、《劳动报》等13家全国工会媒体、13家中省媒体及21家企业参加。这是报社多年来首次举办全国性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0年4月,省总工会为报社配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编委会。
◎2020年9月,报社与海航集团长安航空携手启动“陕西文化上蓝天”活动,至此,报纸开启了送上航班、进入客舱的发展新阶段。
◎2020年10月9日起,经报省总工会批准,报社启用毛体字新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