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勇于破解难题的“领军者”
记全国劳模、中铁一局城轨公司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梁西军
(上接第一版)
师傅的一番话让梁西军豁然开朗,他和同事们经过上百次试验、多次完善施工方案,终于确定了黄土层的盾构机施工参数。按照这一方案,先后创下盾构掘进单班14环、单日27环和单月485环的三项全国施工纪录,被载入《中国企业新纪录》。
在心脏上做手术
2014年,梁西军受命担任西安地铁4号线11标项目经理,这一项工程极其复杂,可以称得上是西安地铁修建以来最难的工程。“下穿陇海线西安火车站18股道、每7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技术要求单日沉降不超过1.5毫米、累计沉降不超过15毫米,暗挖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坍塌、车毁人亡……”在这样的地质结构上建地铁,被业内称为“在心脏上做手术”。
梁西军带领团队直面困难,喊出了“不流血、多流汗、勇创新、敢亮剑、坚决打赢下穿国铁攻坚战”的誓言。为防止坍塌控制沉降,他们在地面铺设了28台自动监测机器人,3000多个监测点,进行全天候监测。历经3166次工程实验、333次技术参数比选、615个日夜坚守,他们战胜了身体上的极度疲劳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不分昼夜深钻细研,成功挑战了工程极限,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在海底钻隧道
2015年,以梁西军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2017年底,他们接到了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盾构施工技术攻关任务。
这个项目的跨海隧道全长2000多米,需要下穿铁路、码头、航道等重要设施,因为地层脆弱,下穿区间遍布1000多个溶洞,所以被称为“超级穿海工程”。而此时,梁西军负责施工的西安地铁4号线正值最后双向贯通冲刺阶段,虽然此前他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大连项目创新工作室工作,但也丝毫不敢放松,通过位于西安的盾构大数据平台远程监测大连项目的动向,预测在什么部位会出现什么样的故障,并及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马上排查,及时解决问题。
每当项目讨论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和关键工序时,梁西军就会从西安赶到大连,与项目部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商量施工对策。目前,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盾构项目正在以每天6米的掘进速度向前挺进,全力保证施工进度。
梁西军参建的地铁工程先后荣获“全球杰出工程”大奖、“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30多项荣誉;取得国家专利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管理创新成果3项,编写省部级工法及工程建设标准2项,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创新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优秀建造师”“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赵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