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尺钳工台 铸就强国梦
——记全国劳模、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钳工班组长夏复山
(上接第一版)
几年前,某发动机重点型号叶片型面测具,高度500毫米,垂直度及20多个截面回转中心的公差均为0.005毫米,也就是普通人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并且由上百个零件组成,加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接到此项任务后,夏复山经过仔细研究图纸,细心调试校正零件,逐一消除零件变形,确保其单件合格后再进行装配,高质量、高效率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获得车间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2005年,夏复山担任钳工组组长后,为了提高班组的整体实力,更好地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他一直致力于全体班组成员的学习与成长。通过开展“创学习型班组,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手把手传授技艺,让班组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各自的技能水平。同时,他还注重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悉心帮助和指导员工,使他们能真正实现岗位成才。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先后为车间培养出了14名钳工骨干,并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班组里的青工丁琨从技校毕业后,感到所学知识有限、技不如人,心里很是失落。夏复山主动与他结为师徒,手把手地传授技能,目前丁琨不但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还在2012年陕西省青工技能大赛中夺得钳工组第三名,被公司聘为钳工一级技能专家,更是在2015年被评为“西航公司十佳青年”。
技能提升促进产品合格率上一个新台阶。目前他的班组产品交检合格率由95%提高到98%,返修工装呈报率由5%降到2%,外观质量交检合格率提高到100%。在某机型的关键零部件位置测具,长700毫米、宽500毫米,尺寸公差要求为0.01毫米,其上的圆弧型面公差仅为0.005毫米。他带领班组员工经过周密研究,自制二类工具对圆弧外径进行微量调整,消除了圆弧变形,保证了装配要求,使该位置度测具一次交检合格,满足了科研生产需要。
作为一名70后,夏复山见证了我们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少年时代的他从王进喜、时传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到劳模精神,时过境迁,新时代对劳模精神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他说,我们要不断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带头作用,做好技能传承,用心做事、诚实劳动,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为陕西军工、陕西国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能人才,为实现陕西军工超越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本报记者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