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坤
元旦一过,春节的气氛便愈来愈浓了。待到正月初一,春联报喜,鞭炮传讯,这一“飞跃”更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来。于是乎,团拜呀,走亲访友呀,天伦之乐呀,显得融融和和,欢欢喜喜,亲亲热热烈烈,最得隆重节日之体。
上正月,时值冬去春来,人们辞旧迎新的欢愉之情,自然是溢于言表的。古人以此日吉,今人以此为瑞,陕西人以此为“嫽”。但无论怎样讲,总是为了个美好的来日罢?正月,说是新春,乃因其阳气乍起、熏梅染柳之故,东风第一枝分明已经带来了春之消息。这一点,可谓自古皆然。明朝人叶颙的新年(春节)诗中,就有“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之句,这当然图的是吉祥如意了。今日,春在何处?它浩荡在东风里,洋溢在人们的眉梢,永驻在人们的心头。新在何处?新华社电讯稿谓:一九八三年,我国人民不唯无吃穿之虞,而且生活还在向美、好和高档发展,虽是起始,却委实是好的开端。今年春节,但闻欢歌悦悦笑语频,普天同乐庆新春。春节,既是春之节日,何不让它写下灿烂的一章!
翻开日历,昨日大年初一,明日又是“立春”。春一立,将使“万紫千红结队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是激人奋进的。清人张维屏《新雷》诗云:“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新春既立,新雷即至,此乃天地间不可抗拒之规律,当然是顺之者昌了。
看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还须铭记。抓住了“新”,自会拓得局面;把握住了“春”,自会有夏秋冬的收获。倘若空令新春蹉跎,便将会谬以千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向时间索取。小草尚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况人乎!
春已归来,善莫大焉。君不见,拂面者,春风;氛氨者,春气;生发者,春华,荡漾者,春意;明媚者,春色……当此春荣时节,人们自然会想起邓拓同志于六三年春节写的那首《迎春曲》来:“……天地知情,山川欲动,东风快把残冬送。高吟一曲柳长春,满怀诗思如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