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 刘旭
看了题目,你一定会哑然失笑:漏掉了一个字。自然,在我们中国,是有这样一句流传颇广的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源出何处,无从查考。但我却认为,“外来的和尚”不过是“念”罢了。
不信?有事为证:退休的联邦德国柴油机制造专家威尔纳格里希,应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后,从严治厂,仅两个月时间,工厂面貌即有显著变化。这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么?然而,仔细研究一下格里希的治厂之道,不难发现,其所以“立竿见影”,只是“念”了某些“本寺和尚”未念或并未真念的那本“经”。
且不说格里希厂长每天上班身穿工作服,在生产现场及时解决问题;也不说他要求干部“按北京精神办事”……单看他撤换没有功劳的干部,就足以使人汗颜。格厂长上任的第十九天,就室布解除了总工程师及检验科长的职务。格厂长的信条是:“当干部的没有功劳就应该下去,不能只撤犯错误的。”
无独有偶,深圳特区旅馆“海上世界”的经理被解聘了。何故?“没有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前不久,鞍钢无缝钢管厂党委组织部长等三人没有晋级,也是因为“没有突出成绩”。这两个事例和格厂长的所作所为,何其相似!
由此看来,不论是“外来和尚”或“本寺和尚”,关键还是要“念”。当然,“本寺和尚”可能有诸多不便:“方丈”干预过多呀,“关系网”密布呀,甚至“凡心”未泯,惦记着家小与身外之物呀等等。但有一条,总不应尸位素餐,身为“和尚”不念“经”吧?倘若“本寺和尚”都象“外来和尚”那般虔诚,我辈尘世俗人也会双手合十,高诵一声: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