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 编译
在宇宙中有一颗很小的行星,小到只有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它。这就是谷神星。当时皮亚齐对谷神星的方位作了一些测定。岂知过了几天,这颗行星却消失了,皮亚齐向星空到处搜寻,始终不可复见。
如果要找到这个行星,就必须从已测得的少量的数据中,精确地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来。这是一个天体力学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
谷神星得而复失,这当然使天文学家皮亚齐颇为烦恼。他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高斯。高斯虽然年轻,却已是当时名震欧洲的数学家了。皮亚齐向高斯提供了他当时测得的关于这颗行星方位的一些数据,请他计算一下这个新星在什么地方,大概何时能找到它。高斯马上着手工作。
与此同时,天文学家们也在继续寻找、观察。他们的观察仅仅了解到了这颗新星的方向,至于它的所在地点和运行轨迹,依旧一无所知。而且,它的逆行轨道较宽呢,还是较窄呢?是呈圆形呢,还是呈椭圆形呢?轨迹是双曲线呢,还是抛物线呢?这些都不清楚,要么根本就不是行星,而是彗星。
高斯一面思考,一面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个八次方程式,并考虑其他的物理条件。通过大量繁琐的计算,第一条轨道曲线终于找到了。经过艰苦的努力,高斯终于捕捉到了谷神星的踪迹。他预言,在180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一段时间里可望重新见到这个新星
德国天文学家查赫,依照高斯计算出的时间、方位和数据,朝夜晚的天体望去,果然,一颗新星微弱的光点又重新出现了。谷神星终于失而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