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新华社播发评论员文章,要求抓好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文件的学习,广泛开展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党的方针政策变成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
文章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七年,是建国以来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有的干部说,国家形势大好,中央的政策正确,有目共睹,还用得着再教育吗?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不懂得形势问题关乎全局,如何正确估量形势,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策略上的一个大问题。而反映客观规律并把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結合起来的党和政府的政策,怎样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顺应时势而不断发展,也不是常人光凭一点粗浅的感性认识所能理解的。拿对外开放来说吧,近几年我们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奖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有的同志看不到这一点,反而夸大了引进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和失误,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对外开放政策。由此可见,客观上的大好形势,只是为形势和政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决不能代替形势,政策教育。
在进行形势和政策教育中,要注意掌握两条原则,一条是针对性,一条是实事求是。所谓针对性,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不作泛泛之论,切忌搞形式主义,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如实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多少就说多少,不夸大也不缩小,宣传教育,才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