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红轴承厂 史明忠
我接到一张红色的“生日餐券”。蓦地,荡起我胸中之情,象汉水似的不能平静……
身居“和尚楼”的我,已进不惑之年,可谓一个老单身汉了。十几年前调来厂里,象一颗螺丝钉,被党拧在厂教育口的机器上:先后在子校、技校、职工学校和电视大学任教,充当园丁,哺育吐芳争妍的桃李,培养振兴海红的英才。由于忙于事业,总是忘记过生日。然而我意想不到,前不久却由厂给我做生日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过生日啊!
按照常理,人们过生日,总得与亲人聚首,共享天伦之乐:亲朋来贺,分享人生的快乐。这种特定形式用在工厂里,就有了新的含义:它充分体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对单身职工的深情关怀……
我遇见厂工会主席高永富同志:“高主席,今天我过生日……”说着掏兜,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荣获“五一”勋章的、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敬烟,以表示我的情意。
“不会。”他笑逐颜开地摆手说,“祝你生日快乐!”
“谢谢!请问,您是怎样想到给全厂单身职工做生日的?”
“不是我想的,是大家。”他谦虚地说;“男女单身职工,以厂为家,生活在山沟里,很苦。不象双职工,有家可过生日。我们厂工会想到,应给单身职工以温暖。在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就这么定了。
情真意切的几句话,似火灼热着我的心……
我到厂工会,询问主管职工生活福利的同志:“给单身职工做生日,外省有无这种做法?”
“有。不过,我们厂却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的,”主管同志介绍道,“春节前,少数单身职工不能回家过年。古人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掌握这种情思,所以做了几桌招待饭,由厂领导陪着欢度佳节。”
“这是做生日饭的雏形吧?”我问。
“是的。去年四月,为密切干群关系和增进职工团结友爱,厂工会下通知,慰问住院病伤职工,可以报销六元以内的慰问品。这就为做生日饭奠定了基础。”
我连连颔首着:“这就水到渠成了!”
“六月中旬,为进一步丰富全厂近一千名独身职工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日过得富有意义,经厂部同意,厂工会决定:对全厂单身职工开展做生日饭的活动。从六月二十一日开张,吃过生日饭的,接近三百名。”
实实在在的关心职工生活的事情,使人联想到: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关心群众生活,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的积极性,形成了敌人打不破的铜墙铁壁,也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种关心群众生活的好传统,正再现于改革洪流滚滚的今天。厂对职工一片情啊,职工和厂同命运,职工跟厂心连心!
请看事实吧!昔日荒凉的茅草梁,如今建起一座气势壮观、厂区长达六华里的轴承厂,她的子厂发展到了长安古城;前几年接待过英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等国专家的外招楼,雄峙于汉江大桥之畔,象瞭望外部世界的窗口;全厂职工爱厂如家,艰苦创业,锐意改革,继七九年建成大庆式企业后,八四年按五项细则整顿,被省厅验收合格,如今又向新的高峰攀登……
我从江畔电大校园来到茅草梁“生日餐厅”就餐,既品尝着丰盛可口的佳肴,又细细体会着厂的关怀之情。这灼灼厂情呵,温暖着每个单身职工的心房,也永远荡漾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