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立
一九七四年三月,秦俑破土而出,立即爆起了一场世界性的秦俑热,被国外友人誉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接着在一九七六年又发现了二、三号秦俑坑。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到一九八一年九月底,一号坑发掘第一阶段结束。这期间,发掘的面积为二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零八十七件,木质战车八乘,陶马三十二件。它们经过重新修复,已经大部分进入自己原来的战斗岗位,以秦代军人的风姿,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国和神州大地日以万计的游客。
它们的同伴中,有些被抽调到北京的故宫、军博,西安的省博,临潼的县博执行任务,有的则远渡重洋。在世界各国漫游。
五年以后,根据国家六五计划,秦俑一号坑第二期发掘工程已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四日破土动工。第二期发掘面积仍然是二千平方米,将出土陶俑一千件左右。据推算,秦俑一号坑共可出土陶俑六千多件,战车近五十乘,陶马约二百件。第二期发掘后,一号坑的三分之一面积便揭示于广大观众面前,它的军事内容也就大体为人们所了解。这个费时约一年左右。同时,“七五”计划期间,二、三号秦俑坑也要盖上展厅,发掘三号坑全部及二号坑的一部分,供中外人士参观和研究。三号坑可出土陶俑六十八件,战车一乘。二号坑共可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陶俑九百三十九件,陶马三百五十六件。那时,秦俑三坑的步兵、骑兵、车兵诸兵种毕呈眼前,秦代军人披坚执锐,行整列齐,气势壮阔,军容磅礴,将更有一番情趣!排山倒海,震魂慑魄。
那时,当您巡行在秦俑三坑,饱览秦军风彩的时候,可不要忘了那些默默地把秦俑完整地呈现在您面前的考古人员。考古发掘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它要求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发掘人员用宽不到二厘米的考古铲和小毛刷,把陶俑、兵器、遗迹清理出来,详细记录,绘图,照相,拓片。每件陶俑、陶马、兵器都要有一套完整的档案。以后,还要加以修复。因为,二千年身上泥土的重负,所有的陶俑、陶马都已破碎,有的碎为二百多片。考古人员发掘时,要认真给这些碎片编上号,修复时要仔细对好茬口,然后粘接复旧。这样,一个完整的陶俑才能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一项十分繁难的工作。有个别陶俑仅找对茬就得一、二个月。而且要求绝不能张冠李戴,王臂赵腿。他们是在使故物再现异彩的工作。所以有的人称他们是“绣花”。他们是“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每件陶俑上,原来凝结着秦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现在又挥洒着现代化考古人员的巧思和汗水。历史的平行线在这里奇妙地相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