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铧
“学而不思则罔”。这是孔夫子的治学格言。这一至理名言,应当作为我们每一个准备自学成才的青年朋友的座右铭。
读书不是目的。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究研成果,进而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这才是我们的愿望。实现不了这一愿望,就是“白把书读”!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私人藏书达七万多卷,可谓洋洋大观矣,而且每一卷书他都读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按理他该是位大作家或大学者的。可令人遗憾的是,他竟一事无成,一辈子没留下任何作品。所以,后人十分哀痛地称他为“两脚书橱”。
学而不思,往往使人自满自足。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越少。”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读了一点书,便目空一切,夸夸其淡,以为天下无不知的事了,因而越发不认真地学习、思考。到最后很难有所建树。一个会读书的人,在认真地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再认真思考,使他看到了差距,在“学然后如不足”的感慨中,更加勤备学习,最后终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
思考的过程,就是对学得的知识进行咀嚼、回味、消化、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也是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过程。那种“为读书而读书”、“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书方法,即使读几火车书也无用,因为那些过眼云烟的知识一点实际意义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