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陕西重型机器厂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实行干部聘任制,对部分不职称的现职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打破了过去那种“一纸任命定终身”,只能上,不能下的老办法。
这个厂是1958年建设的老厂,共有中层干部168人。过去在中干的管理使用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病。一些干部能力很差,但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调整不下来。去年第三季度,他们开始对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采取民意测验、民主推荐、厂长聘任的方式,为全厂76个分厂、科室选聘干部。被聘的干部任期二年,如成绩平平,达不到任期责任目标,到期将被解聘。解聘以后,仍回原单位工作,职务待遇随之取消。
干部聘任制度使这个厂十几名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干部,及时调离领导岗位。有一个中层干部,十八年来曾经换了七八个单位当书记、主任,但因工作能力差,都不能胜任工作,群众称之为“四差”干部,这次未被聘上,改做一般工作。设计科的电气工程师罗继述,原是动力分厂的副厂长,他觉得自己缺乏组织能力,主动要求回到了更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设计科搞技术工作。干部聘任制还使一些有领导能力的工人脱颖而出。热力分厂的锅炉工尉宗海,1971年进厂以来,刻苦钻研技术,学习企业管理,这次被聘为分厂副厂长,得到了展示才干的机会。现在,这个厂的大部分干部责任心强了,干劲大了,受聘的中干纷纷提出自己的任期责任目标。群众反映说:“二混子干部再也混不下去了。”厂长也高兴地说:“调整了不称职的干部,我们厂的生产和各项工作都有了起色。”
本报记者 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