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立
秦始皇帝陵地宫中有些什么珍藏?这是两千多年以来,人们想知道而不能知道的一个秘密。历来人们得到的唯一信息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一段话;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所谓“穿三泉”,说明挖得很深。即越过好几层地下木。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二一〇年,当时负责秦陵工程的李斯向秦始皇帝汇报修陵情况时说:“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扣之空空,如下天状。”可见其深度已很可观了。这个深深的墓穴,便是人们所说的秦陵地宫。它四周有一道宫墙,每边约350米左右。根据历史书及近年的考古资料,我们可以对地宫内的情况作一个大体的推测。
在地宫墙内,用土筑成了许多隔墙,把地宫分成若干区域。这是因为秦代的建筑技术还不能解决大跨度建筑的问题而构想的一种建筑方法。各个区域中分别放置着金、银、铜、玉陶器、如金雁、金蚕、玉雕等帝王生前所珍玩的东西。据说,金蚕就有三十箔。传说项羽盗据始皇帝墓时,有许多金雁飞出墓外。到三国吴末帝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张善为日南太守(日南在现在越南北方广治省境内),老百姓拾到一只金雁。张善看了,发现是秦始皇陵内的东西。说明三国时,秦陵内的文物已经远流南方了,地宫的中心部位,象秦咸阳都城一样,设立着百官的位次和帝王的宫殿。秦始皇帝的铜棺材,便在都城的中心。上面有天象图,天象图中的日月星辰是用大小不同的珍珠镶嵌的,地下有秦国的地形的模型。模型中的江河湖海中倾泻着水银,用机械转动,使之川流不息。这样的布设,俨然是一个地下王国的都城形象。秦始皇帝面对着秦国浩渺的蓝天、背负着秦国广袤的大地山川,身在帝都之中。他仍然是这个地下王国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长明灯中,装着娃娃鱼的油脂,伴随着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为了防止盗墓,墓门上还有机关控制的暗箭。如果有不测之人接近墓门,便有乱箭齐发,射死他们。墓内除用土隔墙支撑上面复盖的大石板外,还有铜柱支撑。这里还有曾被胡亥埋葬了的数万计的工匠及后宫的女子。秦陵地宫的秘密,几千年中,猜想不断,引人想往,现在仍然是世界考古中一个敏感的地区。若干年后,这些文物一旦出土,必然又是一次世界性的惊叹。它们将以高超的制造工艺,向世界展现中国秦代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