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岐山臊子面

2023年08月12日

歧山臊子面,以煎、稀、汪、薄、劲、酸、辣、香驰名陕西,深受吃者赞扬。

臊子面又名“浇汤面”,始于唐朝,明代盛名关中,历经数代而不衰,已有千年历史。此面起源传说多。一说周文王曾在渭河之滨斩龙汤,作蛟龙汤面,万民食之,因用龙肉做臊,故得名“#汤面”。二说古时岐地某富户娶新妇,色丽显著,心惠手巧,善做面条,举家喜食,其小叔尤甚。后小叔做了大官,仍喜吃嫂子所做的面条,遂将此面取名“嫂子面”,时久,“嫂子面”传为“臊子面”。传说有中医开方云:“岐山臊子面,酸辣加姜蒜,涉水着凉后以此作药剂,微微发一汗,保君体平安”。

“臊子面”的制作工艺是:

一、制面。

1、选料:选优良小麦三种以上混合细磨,每百斤取面70斤。

2,合面;每十斤面掺碱三钱加水搅和,先拌后搓,揉成面块,揉压多次,直至面劲软。

3、擀切成面,以薄为佳。

二作菜。

1、底菜:取红萝卜、蒜苔(有)、黄花、木耳、海带、豆腐若干,切碎炒干,炒时加油须硕多。

2、飘菜。把鸡蛋摊成薄饼,切成梭形小片,取蒜苗或韭菜少许切细。

三、臊子。取大肉若干,切成小块,肥度分放;把大油化开,加入适量菜油,放入生姜片、辣角少许。先将肥肉放人油锅,慢火将肉油浸出,再放进慢肉,文火至七成熟,调盐、陈醋、香料、辣面,缓火二小时即成。

四、调汤。在锅内放菜油少许,烧熟;再加入适量开水,滚沸二、三分钟,然后放人臊子,飘菜及底菜(底菜打在碗中也可),使汤始终保持近乎煎沸的热度。

五、捞面。每碗捞面不可太多,一般一两左右,将汤浇足,打底荣即可食用。 (董新年)

上篇:关于斜视和无故昏迷
下篇:从“三只猪过河”说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7/9/1987092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09/22/0480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