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飓风》得失谈

2023年08月12日

侯冠英

深圳影业公司制作的《飓风行动》是导演滕文骥尝试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动作片。它虚拟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中,发现了地球上从未见到的激光晶体性极性材料——肯尼斯尼布。但当我科学家得知消息,它却不翼而飞了。国际走私团伙因为分赃不均引发了酒楼不同寻常的打架斗殴,椰市公安局刑警队长罗浩以此为引线,在行动小组的配合及女友、电视台记者欧阳华的帮助下,通过周密而冒险的侦察、跟踪和短兵相接的搏斗,粉碎了各种走私者的阴谋,保住了珍贵的科学发现,保卫了祖国的主权。

做为惊险片样式中以强动作结构的故事,表现情节的新尝试,《飓》片的问世,引起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各种议论:有人说它不伦不类,有人对它的虚构提出了认真的质疑,有人认为滕导演堕落了,有人则认为影片的拍摄反映了导演对电影娱乐性的进一步开辟与创新。

惊险片,是描写人们在异常情况下经历各种现实的或虚构的险情的故事片。其特点就在于惊险和悬念。从这一点来说,《飓风行动》的构思颇为精妙,情节的自然发展能使人产生悬念,打斗精到,追逐动作设计惊险,特技制作是国内以往任何同类影片中没有见到过的,加之剪接利落、节奏紧凑,在“动作”的视觉形象创造上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就这点而言,它肯定会拥有相当的观众。影片通过“打斗”的外部形式表现公安战士克尽职守、勇敢顽强地保卫国家财产和利益的使命感,主题明确,思想健康,并非那种用打斗糊弄观众的劣作。

观众对影片的真实性争论最多。有人对“激光晶体性极性材料——肯尼斯尼布”的假设极为不满,认为这种胡编乱造没有理论依据;有人认为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无需在事件的真实性上多挑剔。但规定情境、人物行动的合理性必须讲究,也就是说,细节必须真实,经得起推敲,使观众明知在假定的情节中获得真实感、可信性。随着故事的迭宕而情绪起伏,获得审美愉悦和达到认知目的。目前,我国很多现实题材的影片,要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是真实的,但表现虚假(如人物言行、环境烘托等),从而令人生厌,未达到编导者想要产生的社会效果。相反,《野鹅敢死队》之类的影片,虽非确有其事,观众在剧场中却始终处于情绪紧张和激动之中,为人物心理和行为刻划的真实而喝采!殊途同归的目的却因表现手段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艺术效果,这是很值得电影制作者们重视的问题。《飓》片也恰恰犯了这个毛病,情节漏洞太多,情理不通,随心所欲的臆造失去了观众的信任。

观众们还认为,借鉴西方、港台打斗片的技巧是应该的。但一味模仿而失去“国色”和自己的特点给人一种抄袭和黔驴技穷的感觉。一流导演为什么不能拍商业性强的娱乐片?但观众对一流导演的要求更高,期望更大!《飓风行动》开了“顶风船”,愿滕导演走自己创新的路,拿出个性显明,“耐看”的作品来。

上篇:壮美的悲剧颂歌
下篇:不是题外的题外话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7-11/07/0488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