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北京“恋爱角”见闻

2023年08月14日

王明

久闻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有一“恋爱角”。兴许因为爱情胆太大,竟在旧时帝王祭奠孔圣人的太庙里占去一方角落,原本不爱管“闲事”的北京人也呛呛起来了。当然,褒贬不一,有人说它是打破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产物,是新时代的挑战;有人说它是简易婚姻介绍所,有人则说它象“牲口市场”,

星期天下午,我在一位同伴的带领下去了这个神秘的地方,

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东侧,从正门进去,左侧不远处的几棵古柏中间的一小块空地就是远近闻名的“恋爱角”了。由于星期五是北京大部分工厂的厂休日,星期天又是社会上法定的休息日,所以,人们约定俗成,星期五,星期天就成了“恋爱角”的活动日。

才下午四点多,一些性急的青年人就等在这里了。大都衣冠楚楚,姑娘们明显的是化了妆的。其中也不乏中老年人,大概总有五十人左右。

五点钟,天已逐渐暗了下来,“恋爱角”变得热闹起来了。到这里来的人,目的明确,相互间用不着拐弯抹角,一位小伙子走近一位站在树下的姑娘,直截了当,“您是自己找还是帮别人找?”“我是自己找。”回答得也很干脆。“您的条件是什么?”小伙子继续问。“个儿要”米七八以上,有大学本科文凭,懂礼貌,会体贴入,一姑娘刚住嘴,小伙子再问“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在什么单位工作?”我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毕业,在财政部工作。 “您呢?”姑娘反问。 “我来碰碰运气,是哈尔滨船舶工业大学毕业的,在电子工业部工作,今年二十九岁,我们到那边谈谈吧!”两人边说边往旁边走去。一位中年妇女走向一位穿皮夹克的中年男人,“您是自己找吗?”“不,我帮朋友找。” “对方来了吗?”

“在这边”两人朝树林中去了。突然,一位老妇人走近我,“小伙子,你是自己找吗?”还没等我开口,她就说:“我有个亲戚,是个打字员,今年二十八岁,个儿一米六九……”是位搭桥牵线的,我轻轻地舒了口气说:“不,我来看看,您是给入帮忙的?”“对,不过,我老伴五年前去逝了,如果碰上合适的,自己也想找一个。”她神秘地说道。

六点了,天已完全黑了,路灯知趣地散着昏暗的光,恋爱角的活动达到高潮,小小的空地上人头攒动,少说有兰百多人人群中,有学者模样的,有穿铁路制服的,也有军人,看来,干什么的都缺不了爱,可惜的是,比例失调,男比女多,几位长相好的姑娘走俏,几乎应付不了一个连着一个的光顾者。其实,社会上的大龄青年女比男多,只是社会上有些人把上恋爱角看做是极不光彩的事,使得本来脸皮就薄的姑娘,更不敢光顾那个甜蜜的角落了。我们与一位三十多岁的姑娘攀谈起来“您为什么不去婚姻介绍所呢?”我们问道。“婚姻介绍所只见到照片,不见人。再说到婚姻介绍所去又要登记,还要单位出证明,没有到这里来得自然。”

十点钟,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了,公园的管理人员开始清园关门了。

坐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我的脑子里还不时的回忆起刚才的场面。对这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不知社会学家们持怎样的态度。也许现在给它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摆在眼前的任务该是如何对这一新事物加以引导,使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题图 晓铖)

上篇:“精雕细凿”与“信手拈来”
下篇:挤奶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88/2/1988020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88-02/02/05042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