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酉啸
党的十三大以来,出现了许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可喜现象,消费过高过热的势头有所遏制,或正在降温,这确实令人额手你庆。
可是,当人们走进市场,能否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有没有选择的余地,有时却很难说。生产、销售厂、店集注于获利大的商品,使大众化、普通型商品乐得以其“稀为责”而也侥幸分享“抢手货”的殊荣,君不见时下此种尴尬的殊荣尚不乏其例吗?小商品难于相见;不锈钢制品占据着搪瓷用品的位置:热水瓶胆久候不至,从而为热水瓶也列入“一次性用品”开辟了蹊径。高级面料及其成衣质量上乘、款式新颖,蕴藏着分外娇娆的媚力,它把中、低档服装挤往一隅之地,乃至排除在略逊风骚之外,儿童玩具向着高价迈进。更有甚者,搭配销售长盛不衰,买4分的邮票要搭售一袋明信片,如此等等,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为自诩的“皇帝的女儿”壮了胆,导致竞争机制失灵,岂不令人叹息!
在大力宣传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结构,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宏观控制的调解,要把我们需要提倡的与和应该落实的衔接起来,“成龙配套”。这样,科学的合理的消费,同现阶段生产发展的水平才能相适应,艰苦备斗就不只是指导思想,而可以脚踏实地落实了。否则,无选择的可能,低档货难于相见,无心于高消费之士也只落得个“英堆无用武之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