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立
博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同现在的下棋一样。因为博时每人执六个棋子,所以也叫六博。古人把这个活动叫博戏,茕(音穷)就是现在的骰子,也叫投子。不过骰子是方的,而茕是圆球形的,上面磨有许多小圆面,圆面上刻着数字及“骄”等字样。
这种博具,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它有一个博局,就是棋盘,是方的或长方形的,上面刻有“、”、T的曲道十二个。对博的人,每人有六个棋子,另外两人共有六个箸(也有两个或八个的)。其次有一枚或两枚茕。茕掷下时能转动,象现在的骰子,掷下后跳动一会,才显出点数。走棋的人,按茕稳定后上面的数字行棋吃子,决定胜负。这种游戏,据说是有个叫鸟曹的人发明的。我国在殷代便有这个游戏,这种游戏发展到战国、秦汉最为发达。
秦汉盛行博戏,所以秦汉遗址上出土的博局实物较多。秦代的有湖北云梦睡虎地的两个秦墓中便出土了两具。在秦始皇帝陵附近,目前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博具,只是在秦陵北外城附近的毛家村出土了一颗石制的茕,它是一个十四面体的圆球。十四面上,分别刻有由一到十二这十二个数字。上下两个对称面上,分别刻有“骄”、“#”二字。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行酒令的用品,这是不准确的。因为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套博具中,就有茕。不过那个茕是十八面圆形木茕,上刻一至十六这十六个数字,另二对顶面的字分别是“骄”、“#”。在博戏的六个棋子中,有一个棋子叫“枭棋”,其余叫散棋。枭棋就是骄棋。《古博经》说:“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骄棋”。这个棋子成了枭棋,便要竖起来,可以吃其池淇子,和象棋中的将、帅一样,或者就是扑克中的大王。“#”、“#”,目前尚无解。我们以为,它可能是枭的反意。如果掷出“#”就将枭淇放倒。
这枚茕出土的地方,同时有大片的地面建筑,有大量秦代板瓦,筒瓦、瓦当及烧土等。因此,它应该是当时在秦凌工作的人们游戏用的实物。虽然很小的一件,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尚。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一边是艰苦的劳作,而另一边有的人却在吆五喝六,尽情游戏作乐。这便是一幅秦陵边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