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立
现在,出国是一个极时髦的事,因此还创造出了两个新名词:“出国潮”和“出国热”全国出国最多的恐怕要数秦陵文物了,主要是兵马俑。
一九七四年春寒料峭时候,秦陵兵马俑跃出了中国西部黄土地,从此声闻遐迩,名播五洲,不但每年有二十五万以上的国外游人、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来参观,同时,秦陵文物还被邀请到国外各处,乘飞机,坐海轮,漫游五大洲。到现在,秦陵文物足迹所到之处有: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有些国家已经去了三四次。主要文物有:秦陵出土的瓦当、遮朽、花纹砖、兵器、秦俑、陶马等三十余件。它们所到之处,备受青睐。它们所受到的礼遇,不下一个外交家的礼遇。
外国朋友把秦陵文物看作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英国一位学者说:“没有中国的古代文明,就没有西方现代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他们想通过秦陵文物,了解古代中国。1983年,秦陵文物在菲律宾展出,整个马尼拉被轰动。一位作家写道:通过秦陵文物,“发现了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化”。马尼拉160多所中小学组织学生参观,写出了18000多篇作文和60多幅图画。澳大利亚群众说,“这是了解中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最好课堂”。1984年在日本展出时,400万张票被一抢而空。九州大学教授谷口铁雄撰文说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革命”。日本人认为,这是“东方的骄傲”。1985年,在瑞典展出时,《瑞典日报》刊文说:“当中国人在创造这些奇迹时,我们的祖先大约还在树上”。国外华侨,也以此自豪。1987年,在新西兰展出时,华人方绍俸先生说:“它给我们炎黄子孙撑了腰。”
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现代,充满了希望。1987年,秦陵文物在柏林展出时,观众认为,这样精美的文物“真叫人敬佩”。一位来自幕尼赫的大学生说:看了展览,“使人们相信,中华民族绝不会,也绝不可能永居人后。有着无穷创造力的中华民族,既然能创造出辉煌的历史,为什么不能创造出灿烂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秦陵文物象友谊的使者,它的漫游,增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1985年,在挪威展出时,83岁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及首相维洛克参加了开幕式。一位挪威官员兴奋地说:“它是两国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象征”。基于这种信念,各国政府都十分珍爱秦陵文物展品,用了最现代化的保卫措施,保护着这些人类文化的精华。
秦陵文物的巨大价值,逐步被世界人民和有识之士所重视。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经过讨论,将秦始皇帝陵(包括兵马俑)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秦陵文物走向世界。她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明珠,她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友好的使者,她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她还在继续漫游世界,传播友谊,增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