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森
楚人宋玉曾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对这种秋天景色的领略,是我今年秋天在北京游文天祥祠后才感到了。
那是一个斜风细雨的日子。我乘车通过喧嚣的市区到达文天祥祠所在地府学胡同。与其说是祠,倒不如说是典型的京式四合院,格外的整洁、清净、静穆。小小的院子一尘不染。院墙下长满了一丛丛的牵牛花,覆盖了坚固的院墙,简直是密不透风。我看见几只白色的蝴蝶围着淡紫色的花朵,浅黄色的叶蔓飘飘飞动,平添了几许凄清、寂寞。
我缓步进入院中一间座北向南的小厅。据说,此厅乃元世祖忽必烈当年囚禁这位一代名臣的地方。厅内空空荡荡,幽幽暗暗,无甚文物。俄顷,我向此厅之后的一间小厅走去。厅内亦是一样的寂寥、空落。再向这两小厅旁边的几间小屋走去,张望室内,或四壁空空,或一桌一椅。只有一室例外,里边挂满了许多名家雅士凭吊这位英烈的条幅,笔法之凝重,文词之刚强,确使人为之动容而肃然起敬。我看到我身后的几个身着猎装或蝙蝠衫的青年和小姐静静地低下了头,半晌无语。这是一个令人沉思,也令人头脑清醒的地方。后来我从文献中知道,当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明朝大臣李邦华就自缢于此祠。我想,这位不事二主的臣子肯定在西天见崇祯皇帝之前是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思考。
我轻轻地离开了文天祥祠,就象我轻轻地走进文天祥祠一样。秋风还在吹着,秋雨还在下着。出了祠门,虽然眼前开朗了许多,但天色显得更加阴暗,路上行人稀少。有几片衰黄的槐叶在我的眼前徐徐飘动。突然,我感到我是身临秋天了。尽管我知道,秋天不久将要离开我们。
我是抱着“游览”的想法来的,却是怀着凭吊的心情离开。这位民族英雄千古之绝唱《正气歌》,那其中秋天式的肃条、冷峻,那其中泣鬼神、动天地的豪气,至今金声玉振,铿锵作响。是的,文天祥的身后是寂寞的,祠前没有如林的石碑。但他的人品却在人民的心中立下了丰碑。我从内心燃起心香一炷。我不敢忘记,这里有国殇。因为有了英雄,秋天也是一个豪气回荡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