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这个概念从理论上讲我们大多数人是明白的。但是,工人如何当好工厂的主人?恐怕不一定都很明白,有些人甚至很糊涂。
本报今天发表的有关邹晓燕事迹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的内涵,用到工厂的职工身上也是合适的;我们工厂的规模有大小,职工人数有多少,但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不管厂长还是工人,可以说都在其“位”,都在主人的位子上;都应当谋其政,谋当好主人的“政”,谋把企业效益搞上去的“政”。
在这一点上,邹晓燕的言行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管油工人,面对找她揩工厂油的一些人,不管是权力在握的顶头上司,还是“软硬兼施”的同车间群众,邹晓燕都不买他们的帐。她只有一个信条:“你们对我咋样都行。唯独工厂的油只能用在工厂的生产上,不能供你们私用!”多么令人敬佩的主人翁精神呀!我们不是经常讲“做主人事、说主人话、尽主人贵”吗,不妨和邹晓燕同志对照一下,看看有无差距,差距大小!
邹晓燕的另一个可贵之处,是在她主动为厂长和企业排忧解难上。她一家四口人,只住7.8平方米的母子间,其住房紧张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按工厂规定,她也到了分给条件好些的住房的时候了,但当她看到那么多姐妹要和她一起找厂长要房时,立即意识到这样会不会给厂里造成压力,会不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一颗对工厂无比关心的赤诚之心,活脱脱捧给了工厂,也捧给了读者。
邹晓燕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就是她对于奖金等金钱利益有一个正确态度。诚然,就我们社会劳动成果的分配的原则而言,是要大力完善按劳分配的制度,因为至今这个原则坚持得并不很理想。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是在这个原则面前斤斤计较,从雇佣思想出发,按酬付劳。还是以主人翁态度出发,多贡献。少索取,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观的反映,邹晓燕的态度,正好反映了我们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所以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