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自
想起毛泽东同志曾提倡“读点鲁迅”,便联想出这个题目。或许修辞学家会说,这是惜代手法,用著作之人代替所著之书,不错。然而,我倒觉得不妨理解为既指鲁迅先生的书,更含有指普迅的人,既读其书亦读其人。
何以如此说呢?因为他曾指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最硬,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品格。这说明首先或最重要的是读“人”。
不是有“文如其人”之说吗?是的,但那是在知其人而又观其文之后,证明人与文相一致才说的,绝非仅读其文就想当然以为文如其人。古人把立德、立言、立功三者并列,并不混同,而且立德列于首位。
举例说。秦桧这个人,是南宋进士,据说文章做得不错,书法艺术造诣也很可以的,然而其做人却实在一塌糊涂,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权奸。再如周作人,倘若只读知堂文集,不顾及其人所作所为,那就会大错。他的作人却是不光彩得很哩。
记得前几年,有一位省级干部,曾在报上著文批判于部队伍中的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读来颇使人敬仰。然而,正是在他执政时。大搞任人唯亲和宗派。揭露出来丑得很。有一位地委书记某某,讲起廉政来,头头是道。严然是一位刚正不阿,当代包孝肃。可是当他的同僚大搞贪污受贿被揭露之后,记者向他采访,他却采取了不听汇报,不提供线索、不与配合的态度。真是文与人、言与行判若两人。
俗语云:听其言,观其行。中国的老百姓真是精明极了,这六个字可算得至理名言。于是便想到教育青年的事,有人说青年人应如何如何认真读书。读书固然是极重要的。但是,青年阅浅历短,易轻信,比较的单纯也是客观存在。若教导青年的导师们,只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未免片面。应该教他们读书亦读人,而且更注重读人,否则便是有意无意地欺骗。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物,最重要的往往并不在于他的著作,而是他具有的精神世界。读“人”的关键就在于认识这一层。